阅读历史 |

第八百五十三章:步步为营(2 / 2)

加入书签

当然,这所谓的十万人到底有多少的水分,到底有多少的战力,就不得而知了。

热武器时代,新兵拿上枪械也确实算一份战斗力,但是在冷兵器时代,新兵有时候,更多是成为累赘。

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比如在守城的时候,新兵和所谓的乡勇才能发挥些许的用处。

而汉庭的目的正是如此,这些所谓的乡勇,其实就是被强征而来的民夫。

他们被召集起来,简单的训练了一下,发放了兵器,然后就被拉上战场。

他们被拉上战场的意义,就是作为防守的炮灰,消耗攻城明军的体力。

当然除此之外,就是让那些世家豪强的子弟拥有一个军职,能够名正言顺成为国家的栋梁。

漯水四城的作用就是成为钉子,就这样死死的钉在漯水,让明军不得不击破这四城再继续南下,否则便有被截断后路、威胁粮道的危险。

那被放在漯水的四五万人不过只是弃子。

汉庭主要经营的则是第三条防线,济水防线。

相比于枯水期水流量堪忧、还有封冻期的黄河来说,济水才是一条真正适合防守的河流。

构成济水防线的主要的城池共有六城,都是修建在济水附近的城池,分别是:祝阿、历城、台县、梁邹、临济、乐安。

这六城分别由韩浩、李乾、夏侯惇、夏侯渊、乐进、曹洪六将镇守。

六城依靠着济水,连接成一线,互为奥援。

曹操带领主力军坐镇临淄,随时准备支援济水一线,朱治领本部兵马进驻济南郡治所东平陵,以为后援。

东平陵和临淄,一南一北,一西一东,分别对应西三城和东三城。

青州汉军这一布置,确实十分的棘手。

汉庭的变法并非是没有作用。

麹义身经百战,他很清楚布下这样方略的人绝对并非等闲之辈。

只是鹰狼卫那边也没有什么确切的消息,制定这份方略的人到底是谁,仍然犹未可知。

不过虽然如此,麹义并不认为青州之战会有什么问题。

汉军的败北已经是必然,就凭那些训练了不过半年多,连血都没有怎么见过的所谓乡勇?

曾经在冀州也有很多所谓的乡勇,但是那些乡勇,拉上战场之后根本没有什么作用,毫无章法,难从号令,只不过是空耗钱粮罢了。

麹义作为先锋,他带着的是自己麾下的两千先登营。

他麾下的先登营骨干是本家的家兵,然后由原本冀州军挑选出来的精锐兵丁组成。

先登营其实是步兵,以弓弩和长枪盾牌为主要装备。

但是因为麹义出身于凉州,实际上其麾下的家兵都会骑乘战马,而那些冀州军的精锐兵丁,基本也都会骑乘战马。

只是之前魏庭没有控制什么马场,战马稀少,因此没有办法编练太多的骑兵。

除去先登营之外,还有三千西凉营的骑兵跟随着他一并作为先锋。

统领西凉营的将领,则是武威将军管亥。

管亥之前就是西凉营的主官,但是因为在轘辕关之战失职,因而被去官免职。

到现在管亥仍然没有官复原职,这一次因为先锋变成了麹义,所以许安将管亥派遣到了麹义的麾下,让他作为副将,统领三千西凉营听从麹义的命令。

如今麹义的麾下足有五千精骑,这在青州战场已经是一股几乎无敌的力量了。

毕竟就是青州汉军军中的战马全部加起来,恐怕都只能凑出一两千匹的战马。

两条腿的步兵想要追上四条腿的骑兵无疑是痴人说梦。

大明历四年(197年),九月十一日。

麹义带领骑兵渡过漯水,于黄昏时分抵达漯阴城西。

漯水以北的著县也被麹义一并收入了囊中,这两座城池此时都已经是被汉军放弃,付之一炬。

随后麹义取道南方,带领着麾下骑兵一路南下,向南方祝阿、历城方向进军。.c0m

祝阿是兖州想要前往青州的必经之地,两侧都是群山峻岭,唯有通过祝阿才能北上青州。

此时有相当一部分的兖州军屯驻于泰山郡中,为的就是等到青州大战一起,北上援助青州。

因此许安决定先取祝阿、历城两地,截断兖州援军的来援道路。

而后自祝阿和历城一路向着东北方进取,一路打到临淄,直接绕开汉庭设下的漯水防线。

虽说祝阿和历城在鹰狼卫的报告之中是防备最森严,守兵相对较多的。

但是这两城之后,对于之后的战事影响十分之大。

只有攻下了这两城,在进行之后的战事明军才能真正的后顾无忧,可以将所有的力量都放在青州汉军的身上,将兖州和青州隔离开来,进一步孤立青州。

青州易守难攻,历史上在五胡乱华,青州多次独立,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

大明历四年(197年),九月十三日。

麹义领军抵达历城之北,隔着济水与其遥遥相望。

本来麹义的打算是直接渡过济水,建立渡河据点,等待后续攻城器械到达便可以进攻历城。

但是,济水之南不寻常的情况却是让麹义停住了脚步。

就在历城和祝阿的沿线,修建着大量的军堡,那些军堡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座到两座,彼此虽不相连,但是相隔却又不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