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1章 伪军的恶行(1 / 2)

加入书签

为了执行陈龙打出去的战略,经军政联席会议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对快速反应大队进行扩编。主要的扩编指标集中在战斗部队上:首先是龙二指挥的突击团,由于根据地兵工厂的贡献,已经能够大规模仿制晋造冲锋枪,所以有了扩编的可能。但经龙二提议,眼下的战斗任务紧,他突击团目前不准备增加过多的下属单位,反而愿意增加每个营头的人数,所以突击团还是保持了三个营的编制,但每个营的兵力达到了八百,战力提高了一大截。

而且,此次兵工厂郑四强他们仿制冲锋枪也是花了心思的。完全保持了晋造汤姆逊冲锋枪的特点:为了满足步兵火力的需要而加长了枪管,使枪管长度达到了395毫米,差不多是一般冲锋枪枪管长的二倍了。装弹上可采用20发弹匣,也可通用50发弹鼓,不做硬性规定。这样一改,相比美式M-1921汤普森冲锋枪,性能上更出色了:相比步枪,它轻便灵巧,火力极为凶猛,完全可以作为班组步兵近战的火力支援武器;而加长的枪管,又让它的有效射程增加到了200米左右,最大射程达到了五六百米,可以媲美日制的”百式“冲锋枪(那玩意的最大射程可是在变态的700米);是一款非常出色的国产轻兵器。

但突击营打得爽的同时,也有另外一个烦恼:那就是太耗子弹,后勤压力太大。尽管陈龙、曲缙云都很关照突击团,但架不住万古泉和郑四强的叫喊——既耗费材料,也占用生产。没办法,逼得龙二不得不下令,非到万不得已,不准打长扫射。打单个目标只能打短点射。而日常士兵的配属就是两个50发的弹鼓,加3个20发的弹匣(其中一个在枪上),只配160发子弹。后勤随打随补,就是控制使用呢!

突击营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大刀片。除了机关枪支援武器组,几乎所有的士兵都身背一把宽背大砍刀。得益于特战队总教官孙行云的帮助,教授了昔年西北军大刀队的“破锋八式”刀法。采用的大刀样式也是标准的当年二十九军的大刀:具有“长柄、宽刃、刀尖倾斜、刀身重”的特点。刀柄长约20公分,方便战士们双手握持;刀身长约60公分,便于格挡交锋;重量达到了2公斤,刀身沉重,既增加了刀劈的力度,还可以节约破锋的体力。

经陈龙提议,在刀柄环首上还系上了拉风的红色亮绸。突击团集中开会的时候,满场的红绸飘飞,十分刺激人的眼球!

“不赖!管!”陈龙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的时候,总忍不住记起后世的某个影视片段,要道一声喝:“红花会铁血少年团,歃血杀鬼子!”所以搞得突击团也得了一个外号:铁血红花团。让突击团的小子们骄傲了好久!

第二个增加的是步兵团,直接升格为快反步兵支队,增加了两个营头,组建成了快反一二两个大步兵团,兵力也达到了五千人。

此外,还是得益于兵工厂的仿制技术。郑四巧一班人根据得到的厄利孔MCS20mm机关炮(中国官兵戏称的“牛角炮”),成功改进制成了国产的20mm机关炮。这玩意虽然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炮,但它可以安装在好几种炮架上,可防空、反坦克、打步兵、用于水面舰艇对战,甚至能轰破一些砖木结构的堡垒,对付走轻便路线的日军来说,还真是对口了。起码小鬼子的薄皮坦克、装甲车,就几乎都扛不住这20mm口径的小炮弹。

关键这玩意重量轻便,操作简单,官兵很容易就能上手。所以一口气就上了一个机关炮营,直接装备了36门小炮。

除了战斗部队的扩编,快反大队还得到了第四团上交的二百多匹军马,从而让大队骑兵营直接从三百多人扩充到了五百多人,几乎增长了一倍的兵力。

大队直属的警卫营也做了扩充,达到了八百兵力的加强营。这可是大队部的最后一直预备队,无论是大队长胡大康还是副大队长谢大柱都心照不宣地批准了扩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