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4章 当今那位(1 / 2)

加入书签

闻光寒迟疑地看向杨先生,“老师?”

杨先生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由你亲自站在金銮殿上交上去,可是大功一件,能让你这朝堂走得更顺。”

闻光寒闻言,默了一下,将那写着晒盐法的纸条放在桌子上,推给杨先生。

“老师,正因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才给老师的,若真要等学生走到金銮殿,怕是太晚了。”

走到金銮殿,闻光寒对自己有这个自信。

只是下一次秋闱要到两年后,下一次春闱、殿试则是三年后,三年时间,这晒盐法能给百姓带不可估量的便利,何必拘泥一时。

杨先生确实默默胡子,“不晚,这东西是个好东西,谁家都想要,但给了这家,就会损坏那家的利益,不好权衡,便等一等吧。”

这个事确实是诺久书和闻光寒没想到,利益之争,权衡利弊,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诺久书想了想,她看向杨先生。

“先生,斗胆问一句,您可是京中大员?”

闻言,杨先生笑了笑,点点头,“算是。”

诺久书便道:“那不知先生敢不敢插手这生意?”

“哦?”杨先生好奇地看向诺久书,道:“阿寒媳妇,你有什么事就说,咱都不是外人。”

诺久书笑了笑,“不若先生同我们合作,在南苑府建一座晒盐场,咱们的盐专门消亡西北苦寒之地,不与那些人挣中原富庶之地,应该能在夹缝中走出一条路。”

西北苦寒之地便是西僵府和草原。

诺久书早已打听清楚,西疆的盐多是行脚商人带过去的,带的量都不多,大盐商基本是放弃了那边的。

究其原因,一来,西北偏远,江河、山路皆难行。

二来,西北之人多蛮横,山匪、水匪十分活跃,剿匪多年也没有根除。

是以少有商人带盐过去,就算是带过去了,那价格也只是富贵人家吃得起,更别说草原人了。

西北那边的人摄取盐分主要依靠的是味道苦涩的盐石,不仅难以下咽,也难以寻找。

杨先生博古通今,一下子就猜到诺久书的想法,“西北那边确实是个空子,只是那边路途太远,从海边运盐过去,能赚多少?”

诺久书笑道:“银钱不拘于赚多少,咱们可以用盐交换西疆那边的皮毛、牲畜还有珍贵药材。”

这话一出,不只是杨先生,就连白先生也是眼前一亮。

他们想到的不是西僵府,那毕竟是大郢的底盘,就算有什么好东西,他们身为大郢要员,想要得到一些并不难。

难的是草原的东西。

草原人凶猛善战,尤擅骑兵作战,这是大郢的弱项,大郢就算想要啃下草原的一块皮也得损失不少。

加上近几年草原风调雨顺,牛肥草壮,两方便相安无事。

草原不惧大郢,便不愿万里来大郢朝拜,大郢想要草原的什么东西,唯有用银子换——用大量的银子。

如果盐能打入草原内部,换取草原的东西,也不失为一个好计策。

思及此,杨先生眯了眯眼,眼底有一抹狠厉,却转瞬即逝,谁也没发现。

他问:“那老夫便与你们合作,老夫给你们撑腰,你们便给老夫办起这晒盐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