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零二章 我和古佛五五开(1 / 2)

加入书签

金陵城外,各路兵马涌来,如同战时模样。

这些兵马没有入城,而是在城外驻扎,看样子是要防备什么人。

各营都充斥着紧张的气息,人不卸甲,马不解鞍。

大明境内没有战事很久了,如今大明正在打仗的,只有远征东瀛的海外兵马戚家军。

在不远处的官道上,负责拱卫皇城的三大营,正护送着皇帝陛下亲至。

沿途所有道路都被封禁,朱标下令所有人十天之内,禁制前往应天府金陵城。

皇帝要动真格的了。

所有人都为金陵豪绅们捏了一把汗。

此时他们却顾不上城外的动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空中这场旷世大战所吸引。

李渔和贾宝玉,都没有想到对方这么能打,在六朝的土地上,他们的名字并不怎么耀眼。

人们说起当世豪杰来,战力巅峰的那几位,也没有两人的位子。

但是今日目睹两人大战的人,都清楚了一件事,他们中无论是哪一个,都必然是人间顶尖强者之一。

贾宝玉隐忍了这么多年,确实一鸣惊人了,他展现出的实力足以笑傲六朝,但是却根本无法伤到李渔分毫。

李渔也已经把所有本事都拿了出来,底牌尽出,却依然杀不了贾宝玉。

此时城外的动静,自然瞒不过两人,李渔的神色越来越从容,而贾宝玉则紧锁眉头。

城外的兵马很明显是李渔的援兵,是来剿灭金陵这些豪门大族的,而城中还有宋江带来的一众强援。

再加上天师道,力量的平衡已经被完全打破,鏖战的结果已经注定。

胜负已分!

生死难料。

城外的兵马没有进城,外人不知道是为什么,在场的人心中都很清楚。

他们防备的不是人间的敌人,而是天上的兵马。

如今能来援助贾宝玉的,只剩下天兵天将,但是这几次天兵天将出征,已经大大损害了天庭的威严,他们什么事也没有做成,反倒不停地被李渔用来刷声望和战绩。

长此以往,天庭最看重的威严将会被大大削弱,所以天庭可能不会再频繁出兵,即使出兵也会是来一场大的。

饶是如此,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天地之间的力量悬殊,这么多年人间一直也不知道天庭到底是什么实力。

相反,人间有什么强者,强大到了什么地步,天庭却知道的一清二楚。

此时贾宝玉还在苦苦支撑,但是金陵已经有人开始逃走,他们看得很清晰,知道跟着红楼毫无胜算,但是想要投奔皇帝,又怕遭到清算,所以很多人选择逃。

逃得无影无踪,越远越好。

贾宝玉身上,裹着一道星辰之力凝聚而成的盔甲或者叫光盾,这光盾的强度十分大,李渔费尽全力,也没能将其击破。

贾宝玉看着已经露出疲色的李渔,把心一横,吐出一口鲜血,喷在他手里的宝石上。

突然之间,在这一方土地上,传来诡异可怕的响声。

无数的枯骨,从地底伸出来,然后便是破土而出。

这些骷髅挥舞着手臂,聚集在一块,数目越来越多。

李渔知道,这是苯教的秘术,贾宝玉十分精通此道,他本身已经是佛道双修,而且都到了不俗的水准。

本来以为他只是少有涉猎,没有想到,贾宝玉用苯教的道术,依然如此纯熟。

随着他喷出一口鲜血在宝石上,空中浮现出一个血池来,这血池虚无缥缈,似梦幻泡影,就在贾宝玉的身下。

这一切看上去,都很想投射而来的虚影。

“果然是你!”

李渔怒道,“一直以来鬼鬼祟祟,阴谋害我,都是你搞的鬼吧!”

贾宝玉没有回答,他的身子也在慢慢虚化。

李渔见状,直接化为白鹤,朝着他撞了过去。

那摊血池越来越大,而血腥的味道,也变得浓烈起来。

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要去捂住鼻子,只有李渔全心贯注,一心要击杀贾宝玉。

对他来说,贾宝玉这次不死,又是无穷的隐患。

自己面对的那么多的诡异的危险,现在想来都是这个小子在背后捣鬼。

李渔化身的白鹤,冲向血池之后,从血池的虚影中穿了过来。

李渔眉心一皱,这血池的水准,可比自己以前遇到的厉害多了。

他手中结印,用极快的速度,再次打出一道“卍”字。

佛门的法术天生带有破秽的功效,李渔希望弥勒的佛法,可以将血池击破。

他的佛法在打到贾宝玉的时候,突然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贾宝玉朝着他呵呵一笑。

这时候,从他的掌心,浮现出一颗新的宝石。

贾宝玉拿着宝石,对着李渔诡异地一笑,突然李渔觉的浑身一颤,整个人晕乎乎的。

他身上的灵力,被一点点剥离,李渔痛苦地捂着脑袋,嘶吼起来。

这突然发生的变故,让人大惊失色,李渔这边的几个人,眼看就要冲过来。

李渔怪叫一声,将身体内这股奇怪的邪力逼了出去,他马上后退一步,然后摆出一个防守的姿势。

贾宝玉的怪招怎么这么多!

李渔从心底感到一阵可怕,这厮到底是隐忍了多久,他的目的是什么,李渔越想越觉得可怕。

这时候,一柄利剑,悬在贾宝玉的上空。

这剑古朴无锋,但是却透着一股寒意,无穷的戾气从剑身释放出来,似乎比血池还要邪恶百倍。

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剑,能散发出这样的威势。

但是贾宝玉十分识货,他马上认出,这是诛仙剑。

传说中,屠戮万仙的神剑,此时就悬在他的头顶。

贾宝玉赶紧举起宝石,只见诛仙剑已经被人发动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