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刀山火海(2 / 2)
手持望远镜,跟踪银山母亲很长时间的熊儒彬接着问道:“想听我讲个故事吗?”
二十多年前,村里两对夫妻到城里打工。一次工伤事故中,一个男的为救同乡被木头砸伤了腰。为了报答这个救命恩人,这对夫妻把刚在工棚里生下的一对双胞胎儿子送了一个给他。那家人刚好缺一个儿子,而且以后他将丧失生育能力。
这对双胞胎在不同的家庭长大,这件事只有四个人知道。现在只剩两个人知道(金山和他的生母,其余的人病逝了)。
这两个孩子长大后成了名震四方的歌仙、舞仙。
“你怎么知道?”银山的母亲终于忍不住的问。
“我们化验了致银山腹泻的原因,还深入调查了你们当年外出打工的情况。”熊儒彬答道。
“您不希望他像百灵鸟一样在天空歌唱,像松鼠一样在枝头舞蹈?”
金山的生母点了点头。
“这是朱老板写给你儿子的信,金山当年并没有杀人。朱老板这四年来虽然每月都汇款过来,但每次汇款时他的心都在颤抖……”
谈话间,山风阵阵吹过,小树不停地摇摆.
夜幕降临了,十里八乡的人身着民族盛装参加一年一度的傈僳“阔时节”(同汉族春节一样的节日)。
公路在“阔时节”前修通了,不用再飞渡溜索了。
公路通了,仙女峰的人流是往年的数倍。
阔时节照例要表演上刀山和下火海的节目。人们常把“上刀山,下火海”喻为非常危险的地方,而把敢于上刀山,下火海的人视为勇士。
随着人流聚过去,盛装的乡民在两架高高的“刀杆”下围成大圈,在口弦、“迪里吐”(一种竹制,傈僳族人特有的短笛)的欢快乐曲里跳起了圈舞,圈中央烧着一堆熊熊的篝火,一靠近,便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三个傈僳族壮汉拨弄着火堆。待到烟散焰息,剩下—大堆烈炭和赤红的灰烬时,这便是“火海”了。
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表演:为头的汉子先伸手往火海一探,拖出一股烧红的铁链。猛的朝身上绕去,好似火蛇绞身,接着又飞快地解开来甩给下一个。那两个伴也如法舞弄。耍过火链,三个汉子又迈进火海,跳跃起来。时而成行转圈,时而来回交叉,时而单脚蹦腾,时而双脚蹦腾。
他们双脚下火星乱溅。炭火经过这么踩踏,渐渐暗下去。为首的汉子用一面野生芭蕉叶把它扇得红亮亮的,接着三个人又一齐跃入火中,朝四方猛踢,扬起一道道火的瀑布,火的彩虹,旋复落为纷纷火雨。蓦地,他们又向后一仰,全身倒在火塘上,火灰“嘭”地飞腾而起,呈五彩色迅即燃烧起来。看到这精彩的“打火滚”,人们发狂般吼叫起来。
下了火海,就到上刀山表演了,场子中央有一架用两根粗木和36把钢刀绑成的五彩缤纷、高耸入云的“刀山”,木杆顶端插着几面小红旗,杆身饰着红绿纸花,象征胜利和吉祥。
刀是真刀,明晃晃,亮铮铮,令人望而生畏,其中有三档是用六把大刀交叉绑成剪刀状,刀口一律朝上,用了一只大公鸡试了试,锋利无比。
被人群围绕的两位勇猛的小伙子先饮尽大碗白酒,然后奔到刀杆下,运了运气,便走向刀杆。两人手握利刃,赤脚踩住刀口,鱼贯而上,不时用傈僳语高呼:“上咧!”然后爬上刀杆,脚踩尖锐的36把刀锋,健步级级飞上,直到第一位勇士矫健的身影出现在蓝天白云之上的“刀山”之顶时,他把飘扬在“刀山”之上象征着胜利和吉祥的五色旗按五个方位依次抛在地面上时,激荡的欢呼声才如春雷般炸响。
这种“上刀山,下火海”的传统缘于纪念明朝时随国家出征而壮烈牺牲的大批傈僳族勇士,表达了傈僳族人拥戴国家、誓死保卫边疆家园的决心和勇猛的精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