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五十三章 骑士队的交易(2 / 2)

加入书签

谷  当然,这种时候唏嘘是难免的。

篮网队在这个夏天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王朝似乎也只存在理论上,然后谁也没想到,他们的头号劲敌尼克斯队反倒成为先散伙的了!

……

林影去夏洛特是跟乔丹学新技术去的。

之前他得到85分,在被记者问到是否超越乔丹时,他的回答是“乔丹是永远的goat”,乔丹主动打电话给他说有一个招式还没告诉他。

篮球之神邀请,林影当然不会拒绝。

当然,他也真的只是学技术。

如果之前去年两人交流完,让他觉得为黄蜂打球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那么今年经历了巴特勒的事情,他算是彻底放下这种想法了。

乔丹真的是神人,在篮球领域这块是,在球队运营这块也是。

好在乔丹这次也是真的只是想教林影技术。

而且这个技术,也是正经的那种。

不是什么吐舌头,是一个叫做“超低重心突破”的技术。

除了转身后仰,这确实也是乔丹的一大杀招。

不过乔丹教技术和别人不一样,他只会示范,不会跟你讲细节。

这里面更多需要自己去领悟,这大概也是他身为黄蜂队老板,经常下场和队员打球,也会指导他们技术,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的原因。

因为他的指点是这样的。

“你从这里开始突破,然后压低重心,这样你的防守人就干扰不了你,你就可以非常轻松的突破上篮了。”

林影一开始也没完全没反应过来。

不过乔丹时一边说让他一边防守试试。

然后他发现,他还真的防不太住。

除了利用身体素质去追防,他正面无从下手。

可以想象,如果巅峰乔丹这么突破,他就完全没办法了。

所以在乔丹示范几次之后,林影就对这个技术相当感兴趣。

而且在不断学习的这个过程中,他也依靠着自己的分析师的能力,基本上理解了这个低重心突破的原理。

说白了,这就是把“护球”做到极致的突破。

因为这个突破不只是降重心这一点上,虽然这是最难的部分。

它更重要的是在降重心之前,把篮球护在防守人无法侵犯的一侧。

具体的效果,就是这样.jpg。

林影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技巧。

乔丹在旁边看的满眼都是自己眼前的影子。

而且一种满足感也是油然而生。

果然,不是他教的不行,而是黄蜂队的那群人实在是太菜了。

不过这也就是林影,他的肌肉群早就训练好了。

要是换个别人,就降重心那下根本就下不去。

打过球的都知道降重心运球有多难。

而且林影自己分析出这个技术的侧重点之后,做的时候就会很有意识地那么去做。

所以在乔丹眼里,自然就是他自己感觉出的那个效果。

等到训练完,乔丹最后还是没忍住。

“你明年会跳出合同吧?”

不是他篮球之神突然不要面子了,而是林影实在是太招他喜欢了!

“我现在还不知道,明年的事情谁知道呢。”

林影只能打着哈哈。

刚学了人家的招式,这马上就拒绝别人显得太不够意思了。

乔丹笑着点头。

看样子哪怕林影都这么说话了,他明年还是会硬着头皮去试一试。

“说起来勒布朗那小子够傻的。”

乔丹顺带着也聊起了詹姆斯的决定二。

“他应该有自己的考虑吧。”

林影很认真地回答道。

不过他回答完就后悔了。

因为乔丹接着的话是:

“你说拿个nba冠军真有那么难吗?我当年要是跟克莱德或者雷吉其中一个人在一起打球,其他人就得争夺亚军了。”

克莱德是指德雷克斯勒,雷吉是指雷吉·米勒。

如果横向对比一下的话啊,韦德在和詹姆斯组队之前,实力差不多也就是这两人中的一个。

而且除此之外,还有波什和博古特。

乔丹这话,听着很装逼,但实际上也是实话。

很多人只记得乔丹第二个三连冠时期有皮蓬和罗德曼,还有库科奇、科尔这些人。

但很多人会自动忽略掉的是那时候的乔丹,实力已经不断下滑了。

真正能体现乔丹个人能力的,还是第一个三连冠。

除了皮蓬,你甚至都叫不太出其他人的名字。

要是真给那支球队一个德雷克斯勒或者米勒,其他人就真是争第二的。

林影很想说,那最大的区别其实是乔丹和詹姆斯。

不过,他现在已经被乔丹传染。

所以他的回答也很简洁:

“嗯,不难。”

乔丹愣了一下,接着哈哈大笑地拍拍林影的肩膀。

他忽然想起来,类似的话题他们之前好像已经讨论过了。

不过乔丹也够实在,他知道林影现在面临的情况,所以主动和林影说起了当年第二个三连冠最后那年的故事。

那是很长的一个故事……

在狂欢的同时,骑士球迷其实也担心林影担心的事情。

哈登怎么和詹姆斯兼容的问题。

因为詹姆斯肯定不可能打无球,而让哈登强行去打无球也是巨大的浪费。

也总不可能说让哈登和雷霆时期一样,去替补席打第六人吧?

以哈登现在的地位,他也不可能会那么做。

就在球迷担心的时候,woj的消息再次震惊了联盟。

就在“7月冷冻期”结束的第一天,在各队忙着和达成口头协议签约的时候,woj爆出了骑士队的一条交易信息。

骑士队送出了詹姆斯·哈登一个未来的首轮选秀权,从森林狼队交易得到了凯文·乐福和今年选秀大会上选中的13号新秀扎克·拉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