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章 各方反应(2 / 2)

加入书签

一些家中有孩子的平民百姓,到处疯狂的打探消息。

想知道招生有什么条件,他们的孩子是不是附和要求。

免费读书识字,每年十两银子的俸禄,学成后安排进官府当差。

不管是哪一条,对普通的平民老百姓来说,都充满了强烈的吸引力。

在大明,读书上学是士绅阶层才能享受到的特权。

对穷苦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是负担不起昂贵的学习费用的。

别说是请教书先生的费用了,哪怕是买书籍的银子,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也是买不起的。

哪怕如此。

但是当这些老百姓发现家中的男丁,有读书识字的天赋时,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养孩子读书。

因为大明的每个老百姓,都听过一句话。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由此可见,读书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高。

……

随着礼部的信使把文书送到全国各地,大明的每个县州府的官老爷都收到了消息。

这些官老爷一个个蹙眉看着手中的文书。

实在是搞不懂朝廷的用意。

花这么多的人力物力,从全国招收学生,最后学成后送到各地衙门充当胥吏?

还有……这文书上所说的科学教育是什么鬼?

看着文书上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这些知府,知县大老爷陷入了沉思。

看来,要找个时间写信送去京城,问问京城的同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不过。

朝廷的文书都下来了,他们自然会按照上面的要求,做好招生工作。

因为文书上有一条政策,事关他们的前程。

那就是招收的学生越多,那么,他们三年一度的政绩考核会有额外的加分。

南方一知县老爷看着手中的文书要求,脸上充满了自信的表情。

“只要招到三个符合要求的孩子就行,这个容易。”

县老爷想他治下人口好几万,光是附和年纪要求的孩子就有几千人。

从这么多人挑选出三个,应该不难吧!

这几天时间。

京城可谓是热闹非凡,到处都是议论招生的话题。

家中有孩子的,都在等待官府的下一步动作。

他们已经期待好几天了。

通过这几天的时间,大家已经把招生的条件打听得很清楚了。

要求之低,让大家震惊的同时,也让他们无比兴奋。

不论出身,哪怕你的父母出身下九流的职业,只要是十五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参加初试。

这一政策,让大明无数社会地位低下的老百姓欣喜若狂。

因为按照朝廷之前的规定,他们的后代是不允许读书识字的。

现在。

朝廷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只要家中的孩子可以通过初试。

那么,光宗耀祖就在眼前。

怎么能不让他们激动。

而且,还有一点,让大家疑惑不解。

就是十五岁以下的女子,也要参加初试考核。

女子也能进入学堂学习?

不过。

老百姓一想到只要通过考核,每年就有十两银子可拿,也就自动忽略了此事。

毕竟。

十两银子的诱惑是非常大的。

很多穷苦老百姓一年在地里累死累活,最后的收入所得,也不过三四两银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