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大凉的变化(2 / 2)
但是……
方孝孺接着说道:“如今,女帝、文阁、高元一。”
“看似也是三足鼎立。”
“理应是平稳的局面。”
“但是……却比此前更难。”
“为什么?”如今大凉朝堂的局势,唐灿确实不明白。
既然高元一愿意说,他也乐意听一听。
至于真伪,他还可以找高元一核实一下。
“因为,圣上比以前开明了许多。”
唐灿下意识的抖了抖眉毛,不解道:“开明,难道不是好事儿?”
方孝孺愣住。
半晌后,才明白,面前的唐灿,对于女帝做的很多事情,都并不知道。
只能苦笑一声,叹了口气:“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
有人送上茶水。
两个人,就在考场的隔间里,谈论了起来。
通过方孝孺的叙述,唐灿知道了这几个月,大凉发生的种种事情。
女帝开明。
近似于来者不拒!
朝廷法令,朝令夕改,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而且……
曾今每日临朝的女帝,在经历三日一朝的过度之后,如今早朝无定数。
有时候五日,有时候七日。
更有甚者,半个月不早朝。
若只是如此,也就罢了。
偏偏,女帝又把很多的权利,下放给各个部衙。
只要不是花钱的事情,各个部衙,就有权利自己定夺。
当然。
在名义上,一应事情的决议,还是由文阁在统领。
但是文阁只有寥寥几人。
为了确保自己想要做的利国利民的事情,能够真的在天下实施,而不是只在朝堂上口嗨,只能被迫答应各个部衙的附加条件。
如此一来。
朝政,就变得有些功利,有些混乱。
就好比曾经唐灿提出的盐税,用于改善官员俸禄。
可是在户部尚书的要求下,这一笔本来应该由御史台监管的钱,直接计入户部,由户部进行统筹。
而户部,则是又变成了女帝的小金库。
此外。
像是在天下推广红薯、土豆。
这种事情,是好事儿,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
但是……
地方州县的官员,因为暂时不缺粮,并不像以往那般鼓励百姓种植红薯、土豆。
甚至,还命人传播谣言,红薯、土豆不能多吃,否则长不了个儿……
“可以说,如今的文阁,名存实亡。”
方孝孺苦笑道:“不仅朝廷中枢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对于地方,更是没有话语权。”
唐灿摇了摇头:“文阁的存在,本应该出主意,以及制衡。”
“不仅仅是制衡女帝,更是制衡五部官员。”
“是啊。”方孝孺苦笑一声:“可是现在,反过来了。文阁,被女帝制衡,被五部,甚至地方反逼。”
“想要做什么,都要听他们的,不然的话,我们的事情,什么都做不了。”
“不硬气。”唐灿皱了皱眉,有些反感。
“你知道什么。”赵永康在一旁听着,忍不住开口:“事情远非你想想的那么简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