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2章 马邑之围 (下)(1 / 2)

加入书签

领兵隐藏在山林之中的李广,正坐在铁锅前啃着羊腿。

他觉得这次大事可成,若是能够亲手斩下军臣的狗头,自己期盼多年的封侯之事,必然能得偿所愿。

心中美滋滋想着封侯美事的时候,有军士急匆匆的跑过来,捧上一个挂着尺许见方,大红色丝绸布的竹筒。

“将军,天上掉下来了个这种东西,里面还有一封便笺。”

“嗯?天上掉下来的?”

李广把羊腿扔回铁锅里,伸手拿过竹筒打开。

满是油腻的双手摊开便笺,上面只写了一句话‘军臣大军已退,速速追击。’

疑惑之中的李广猛然一惊,他想起了之前年节的时候回长安城,大家在未央宫里商议马邑之战的时候,陛下曾经说过‘若是得到从天而降的指引,要认真对待’的话来。

当时李广认为这是无鸡之谈,哪里会有什么从天而降的指引。

可是现在,看着手中的竹筒,他是不得不相信。

“确定真的是从天而降的?”

“将军,我部将士千余人,都是亲眼所见!”

李广抬头看着天空之中随风而动的云彩,心中陡然一惊。

他再度仔细查看便笺,果然在角落里有个鲜红色的小印章。

印章上只有四个字‘上林苑主。’

全天下哪怕匈奴人都知道,偌大的上林苑是皇家园林,敢自称上林苑主的,除了天子之外都是要砍头的。

李广心中惊疑不定,他虽然胆子大可也不敢贸然相信这从天而降的指示。

别说是从天而降的‘上林苑主’了,哪怕是从长安城来的圣旨,在这个时候都要等等再说。

毕竟是事关数十万大军的决战,一丝一毫的马虎都不敢有。

仔细考虑一会,李广找来了一队骑兵,让他们隐秘外出去往匈奴人的方向,查探匈奴人的动向。

埋伏在各处的汉军之中,只有李广和程不识所部在接到王霄的通知后,派人去进行查探。

其他人就像是沉入了大海之中,完全没有动静。

对于这个,王霄表示可以理解。

他又不是某位喜欢玩微操的校长,打仗的时候恨不得连某个营的阵地安排在什么地方都要过问。

这特么的又不是即时战略游戏!

在这个没有无线电通讯的时代里,王霄能做的就是给点预警与通报。真要是让他从天上扔命令,你们要如何如何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

真要是那样的话,对于汉军来说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没什么好多说的,王霄调转剑头,直接飞向了卫青那边。

几百里之外,卫青的大军营地。

抬头看了眼天边绚彩多姿的绝美晚霞,卫青转身撩开门帘走进了自己的大帐之中。

他这次身边带的兵马不算多,加起来也就是两万出头的样子。

可这两万多兵马,却是整个大汉的最精锐。

羽林军与虎贲军,外加北军之中挑选出来的精骑。这两万多骑兵说自己是大汉最强,没人会否认。

出边墙的时候,所有的随军民夫都被卫青留在了边墙内。因为带着他们的话,会极大的影响到行军速度。

至于说补给,除了随身携带之外,那就只能是依靠就食于敌。

这可不是王霄发明的,这事儿老祖宗早就写下来了。

孙子兵法有云‘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翻译过来就是说,我吃了敌人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遥远后方运来的二十钟粮食。

原因在于,古代的大规模运输能力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粮食运输途中的损耗远远超过最终能够送到前线的数量。所以在敌国吃敌人的粮食,是非常有效的战略战术。

至于说钟,是春秋时期的一种容量单位。

“将军。”

大帐内的众多军将们,看卫青进来纷纷行礼。

卫青能够成为他们的大将,可不是因为他是外戚。早在卫子夫成为皇后之前,甚至是其进入未央宫之前,卫青就已经身负灭国之功。

所以虽然年轻,可大家依旧是服气他卫青。

为了尽可能的装成熟,卫青刻意蓄起了胡须。不过脸还是嫩的,对比一下反倒是让人想笑。

好在除了王霄之外,没人敢在卫青面前笑他的胡子。至少大帐里的这些军将们不敢。

“将军,各处斥候都回来了,还没有找到匈奴人的部落。”

作为副将的公孙敖,当仁不让的上前禀报“话说这方圆二百里地,咱们差不多都翻遍了。别说那么大的部落,就算是百十人的商队也该找到了。”

坐在马扎上的卫青神色不变的问他“你想说什么?”

穿着甲胄的公孙敖一拱手,就带动了一阵哗啦啦的声响“末将的意思是,这里估计没有匈奴人的部落。咱们既然找不到,那就别浪费时间了,干脆直接杀去马邑,干掉那军臣单于岂不是更好。”

四周诸多军将们,纷纷附和着“是啊,是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