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章 杨嗣昌(1 / 2)

加入书签

周显走出府门,发现那名中年文士已经准备好了车驾。总共有两辆马车,阿布奈母子乘坐一辆,而周显和那名中年文士共坐一辆。车驾十分普通,却有近百名身高马大,身穿普通装着的侍卫护持。

要知道,这已经到达了大明境内。护卫如此之严,远远超乎了周显的意料。

周显坐上车后,话语一直很少。那名中年文士看他犹豫不决,欲语又无言的样子,淡淡一笑道:“周公子,在下万元吉,字吉人。以前曾和你父亲有数面之缘,在这里姑且以长者自居了。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尽可以出言相询,我绝对做到知无不言。”

周显拱手拜道:“原来是万先生,晚辈有礼了。晚辈在大同见了那位大人,现在又要随先生前往京师。总感觉这一路稀里糊涂的,什么都不知道。但如若要晚辈问起,又不知道该如何问起?”

万元吉点头笑道:“那我们就先从我家督师的身份说起吧!他姓杨,字文若,现任兵部右侍郎兼宣府、大同、山西三府总督。”

周显脸露惊愕道:“杨嗣昌?”崇祯一朝,向来有“崇祯五十相”之称,内阁首辅是换了一个又一个。但自始而终,对于一人却是绝对的信任,那人就是杨嗣昌。无论是当代,还是后世,骂他的人,都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但无论当时众臣如何弹劾他,他都如那山涧劲松一般,永远屹立不倒。

有时候,明明是他做错了事,打了败仗,要负一定的责任。但崇祯帝对他却一直是坚持不懈的支持,不仅不处分他,有的时候还以升官加爵拉拢于他。杨嗣昌感念崇祯帝知遇之恩,亦殚精竭虑,亲自督军常年往来于战火纷飞之中,为拯救大明王朝而竭尽所能。

这样的所为,如果放在其他朝代,或者明朝的其他时候,简直就是古代明君忠臣的典范。但在明末那样混乱无救的年代,再加上杨嗣昌本身性格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最后导致一切都徒劳无功。一个在襄阳城破之后,绝食而死;一个在北京城破之后,自缢而亡。过程,结局何其惊人的相似。

听到周显竟然直呼杨嗣昌之名,万元吉顿时变色斥责道:“周公子,直呼督师之名,此般太过无礼。”

周显脸色微变,连忙致歉道:“先生赎罪。晚辈只是突听杨文若之大名,心中震惊,不由自主的就叫了出来。刚才所称,绝非晚辈本意,还望先生莫怪。”

听完周显解释,万元吉脸色稍解。他本是进士出身,却一直都怀才不遇。要不是杨嗣昌向朝廷举荐他,他现在肯定还在边地当一个什么小官呢!此刻他虽然仍担任大理寺评事,一个七品小官,但却是京官,提升只在瞬息之间。而且,还被杨嗣昌调到军中负责监察军纪,以为首席幕僚。这等重用,他历来感念,欲以性命相报。要不然,他也不会对一个称呼便如此在意。他摆了摆手,道:“算了,这也怪不得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