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6章 我与夏商周考古(2 / 2)

加入书签

苏亦扶额。

这是人话吗?

我是过来蹭课的,不是过来跟你们讲课的。

你要弄清楚好不好。

然而,他之前的行为,好像没啥说服力,苏亦也懒得跟他掰扯,挥了挥手,“赶紧回你的座位去。”

然而,这货似乎打定主意要做苏亦旁边来了,不仅人过来,书本都拿过来。

他这动作,就引得其他效仿。

苏亦无奈,也只好由着他们。

人啊,太熟了,也不是好事。

这不,这帮家伙对于苏亦,已经没有了起初的陌生,相处起来也随意很多。平素苏亦觉得随意挺好,但今天他不想太随意,偏偏不能如愿。

苏亦也懒得换位置。

平常心对待吧。

再说,邹先生也不吃人。

因为王讯这家伙捣乱,苏亦也破罐子破摔了。

上课钟声敲响。

邹先生准时出现在教室当中。

朴素的衣着配上黑框眼镜,跟北大的诸位师长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上课方式,却带着鲜明的风格。

邹先生上课跟吕遵锷严文明两位先生都不太一样。

其他先生喜欢讲别人。

邹先生则喜欢讲自己,或者说讲自己的经历。

比如一上课,邹先生开始讲述是如何入坑考古学的。

苏亦问了旁边的王讯,才知道情况,开学的第一周,邹先生给考古班这边上过一节课,主要是认识诸位学生的情况还有讲一下相关的课时安排,内容部分讲述的比较少。

今天才算是第一节课。

这种情况,不止邹先生,其他几位先生都差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苏亦第一周过来蹭课,大部分开始都是刚刚开讲教材内容。

商周考古的教材是邹先生编写的。

而,今天这节课,邹先生主要就是跟大家介绍教材的编写过程。

跟其他部分考古教材一样,都是由讲义开始,编写完讲义之后开始油印,内容不错的话,可以进行铅印,铅印比油印字体好看多了,因为是排版的,而油印大部分都是手写讲义。

铅印讲义有点像出版的教材,看起来非常高级,比如之前严文明先生编写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讲义就是铅印版,被官方推广之后,才正式由出版社出版。

邹先生的商周考古讲义也是一样的情况,这部讲义从56年就开始编写。

因为,55年邹先生副博士毕业,被分配到兰大历史系当助教,还兼任过西北师院的教员。

在甘肃兰州的这段时间,邹先生还也没有闲着,一直在整理兰大历史系所藏临洮辛店、寺洼山等地采集、试掘所获得陶片。

这部分经历,邹先生讲完,还问,“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辛店、寺洼山等遗址?”

“知道。”

“安特生在甘肃考古的时候曾经挖过。”

“都在临洮。”

“嗯,临洮还是貂蝉的故乡。”

一下子,台下的学生回复的极为热烈。

这种热烈,都让邹先生都愣住了。

邹先生说,“看来,严老师已经给你们讲过这些遗址的情况了,对不对?”

说完,还感慨,“没有想到严老师的进度那么快,直接就新石器时代考古讲述到商周考古了。”

这话粗略听,好像没啥问题。

如果仔细品,好像也没啥问题。

但它是真有问题。

因为辛店遗址就属于商周时代的辛店文化遗址。

这才刚开学,严先生放着新石器时代的诸多遗址没有讲,跑过来讲商周时代遗址,这是要干啥呢?

这事,还不能细品。

甚至不能乱品。

然而,听完邹先生的话,大家唰的一下,就望向苏亦,还带着各种讨论声音。

“是小师兄讲的。”

“昨天小师兄跟我们讲安特生与仰韶问题的时候,还重点提及甘肃临洮。”

“因为安特生在临洮发掘了很多遗址。”

“对,小师兄还跟我们讲了貂蝉传说。”

人啊。

害怕什么,偏偏就会来什么。

命运就是如此的奇妙,让人躲不胜躲,防不胜防。

这不,整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人都望向坐在后排的苏亦,这种如此不正常的情况,邹先生要是能忽略苏亦的存在,那才见鬼了。

更不要说,这帮家伙丝毫没有心理障碍就直接把他给卖了。

那模样还有些沾沾自喜。

似乎觉得在邹先生面前隆重推荐苏亦,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苏亦?”

听到同学们的话,邹先生还真惊讶不已。

见到苏亦坐在后排,多少有些意外。

随即又释然了。

因为他也听说过苏亦的名头,不对,应该说他也听过苏亦在历史系的诸多事情。

这不,看到苏亦以后,邹先生就说,“前两天刚得知你给王永兴先生当助教,没有想到的你跨度也挺大的,转身又给严文明先生当助教了,小伙子可以啊,精力蛮充沛的。”

妈呀,这话更不能细品了。

要真细品下去。

还真要命。

苏亦权当是一个误会,“邹老师误会了,我昨天只是跟同学们分享一下知识点,不是助教。”

“原来如此!”邹先生恍然,随即又说,“要不,你来给我当助教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