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三策(2 / 2)
谷敊
多尔衮的眉头,还是没有松开。
他是个聪明人,其实听出了洪承畴的所有意思。
按照洪承畴的说法,如果短期内就会进行明清战事的话,是有上中下三种策略。
第一种,洪承畴没有明说,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是和以前的那种打法一样,那样的话,很可能大清会败,丢城失地,损耗兵力!
第二种,就是不硬打,而是游击战,尽量拖延时间,耗到明军耗不下去为止。
这种战法,风险也高,因为取决于双方统帅的临阵决断,还有各自军队的士气等等。
就多尔衮自己的认知来看,明军已经连续两次大胜之下,这么做的话,大清损失惨重的机会,也是不小的。
第三种,也是洪承畴最赞同的一种方法,就是诱敌深入,甚至可以放弃辽阳、盛京,只以骑军骚扰明军。
这种战法,胜算就很大了。但是代价是,大清在物资的损失上也会很大。不过提前预备的话,损失也能降低一些。
比如说,先把物资往北方运,存储到北方去。明军打过来的话,最多是损失城池、粮田这些搬不走的。大清的生活,会变得更艰苦。
多尔衮心中明白,如果采用这种策略的话,他的威望其实还不够,需要代善和其他亲王全都同意,一起配合才可以做出这样的行动。
这么想了一会,他并没有当场决断,只是脸色肃穆地看向洪承畴,继续问他道:“那中期策略呢?”
对于多尔衮的反应,其实是在洪承畴的意料之内,因此,他并没有任何吃惊,听到问话之后,马上就回答道:“中期之策,就是基于明国不会马上出兵攻打我大清,因此,我大清最为关键的是,增强大清的国力,这是根本!”
多尔衮一听,非常感兴趣,连忙问道:“如何增强大清的国力?”
其他事情,相对来说,都是细枝末节,只有国力强大了,其他事情做起来才会更顺手。
这个道理,多尔衮心中很清楚,也看得明白。
要是换成多铎或者豪格等人的话,那就未必能看得这么远了。
此时,洪承畴听到多尔衮的问话,便马上回答道:“国力无外乎人口和物资两项,其中物资包括人口所需之衣食住行……”
多尔衮听得很认真,一直在点头。
“……人口要想能短时间内暴涨,正常是不可能的,唯有靠外来的人口补充。根据大清以往的习惯,奴才建议,需要加大对北方生女真的征讨。”
这个事情,是建虏一直在做的事情。因此,多尔衮听了,点点头说道:“还有呢?”
他知道,洪承畴所指的,并不会以这个为主,因为这个事情,就算他不说,大清也是在做。
果然,就听洪承畴接着说道:“朝鲜这边的人口,也是大清需要的。刚好就奴才了解,朝鲜的百姓生活极其穷困,而他们的官绅国王等等,生活糜烂。因此,大清只要把朝鲜的官绅都灭了,分一点好处给朝鲜百姓,便能让朝鲜百姓归心,也是如此,才能让大清在短时间内拥有能用的人口!”
说到这里,他便马上补充解释道:“奴才在关内剿贼的时候,就见多了类似的事情。那些流贼不事生产,屡败屡战,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会抢关内的官绅以为己用,裹挟百姓,一点粮食吊着他们,就驱赶他们去攻城。”
“和流贼有点不同,也和大清对朝鲜以前的策略不同的是,我们大清需要朝鲜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拥有同心同德的人口,就不能光靠武力压服,而是恩威并施。这一点,奴才一直觉得大清就做得很不错!”
为什么不少明军军卒战斗力是个渣,但是投降了建虏之后,战斗力却是暴增,就因为建虏能做到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对于这一点,洪承畴看得很清楚。此时的他,就建议用这类似的手段来控制朝鲜百姓,而不再只是借助朝鲜的官僚来压榨朝鲜而已!
这其中的区别如何,洪承畴相信,以多尔衮的精明,应该是能分辨出来的。
果然,多尔衮认真考虑了好长一会时间之后,点点头问道:“那就长期来说,对策是如何?”
虽然没有明确决定,但洪承畴却知道,他心中是有数的。
因此,他并没有追问多尔衮什么,只是就多尔衮所问得长期策略,继续讲解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