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五章 苟利国家生死以(1 / 2)

加入书签

反守为攻看似独立的行动,但却与“勤王”计划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

以极短的时间攻克镇江,并伏击凤城来援的建虏,对建虏的震慑非同小可。会让建虏改变布防,迫使其加强城池的守军力量。

一方面,这可能迫使建虏不得不分散兵力,加强对统治区的防守;另一方面,建虏要绕道入关的话,就必须留守足够的兵力。

看家的人马多少,绕道入关的兵力就自然少了,这就更有利于“勤王”计划的顺利实施。

毛文龙认同郭大靖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才会同意攻打镇江。

只要能快速攻破坚城,不给建虏主力增援的时间,这场胜利对于辽东战局确实就有很大的影响。

建虏的主力集中于辽沈,从镇江传出求援信,到主力集结,并赶至镇江,至少需要五六天的时间。

五六天,能不能攻下三千建虏守卫的镇江,就是成败的关键。

既然郭大靖说有七八成的把握,毛文龙就知道肯定不是那种拿人命来填的攻城战法。

“辽东的情况,本帅比你更了解。”毛文龙沉吟了一下,说道:“作战计划便由本帅来制定吧!另外,本帅已经派人传令,调皮岛的前协赶来金州。”新笔趣阁

“多谢大帅,作战计划也辛苦大帅了。”郭大靖也不抢这工作,反正作战时是少不了他的。

皮岛的前协能够赶来参战,尽管不是全部人马,也至少要有五六千人。这就使金州的防御更加固若金汤,防御反击的作战更可以大胆并猛烈一些。

毛文龙长出了一口气,舒缓了身体,靠进椅中,轻揉着太阳穴。

起得很早,吃了点早餐便开始阅看“勤王”计划。冥思苦想,又是筹谋,又是计算。已是中午时分,他也感到了疲累。

郭大靖说道:“大帅,不如出去走走,松散下心情,末将请您在外面吃饭。”

毛文龙呵呵笑着,起身道:“坐了一上午,活动一下身体也好。”

吃什么不重要,关键是换个环境,舒缓下心情,休息下脑子。

两人出了宅院,也没多带人,各有两个亲兵,信马由缰,由郭大靖领着,向军情部缓缓而去。

郭大靖让一个亲兵先行快走,通知周庆、马民,准备下酒菜,却没说毛帅也在一起。

“末将把这边的事情都处理得差不多了。”郭大靖落后半个马头,侧头征询着毛文龙的意思,“打算后天便回南关。大帅,您是跟末将一起走,还是单独?”

毛文龙轻摇了下马鞭,笑道:“本帅人生地不熟的,还真缺不了你这个向导。”

“末将的荣幸。”郭大靖笑着说道:“大帅,日后不如就坐镇金州,提振民心士气。”

毛文龙没有马上做出决定,模棱两可地说道:“此事日后再说。”

郭大靖知道毛文龙还纠结于移镇的事情,但他之前已经把话说透,可以借此向朝廷索要粮饷物资,便不再多言。

前往军情部,郭大靖要顺便把“勤王”计划交代下去。现在就开始准备,到明年这个时候,也不敢说就能准备齐全。

而且,这两人若有疑问,毛文龙会有所解答,他所掌握的谍报网,肯定知道更多更详细的情报。

…………………

天近黄昏,毛文龙才在郭大靖的陪同下,又回到了宅院。

郭大靖告辞而去,明日要把琐碎事务处理完,后天便要陪毛文龙巡视金州。

毛文龙走进厅堂,立刻便发现多了几样东西。左右的大花瓶,桌上的陶瓷摆件,还有一盏玻璃罩的鲸油灯。

“夫君,您回来啦!”毛沈氏快步赶了过来,笑容满面,显得心情极好。

毛文龙伸手指了指,稍有些不悦地说道:“这些都是藤野英送的?那是人家做生意卖钱的,你……”

毛沈氏赶忙挽起毛文龙的手臂,柔声解释道:“是阿英非要送我的,说是宅院里挺空,摆些东西才好看。那么多瓷器,妾身只拿了几件而已。”

毛文龙无奈地摇了摇头,也不再多说。

“夫君,您来看这两个大花瓶。”毛沈氏拉着毛文龙走近,笑着说道:“看上面的诗词,正合您的身份,也有气势。”

毛文龙走到花瓶前,仔细观赏,有山有江,水流湍急中一叶扁舟,两行诗句赫然在目,“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好,好,人生于世,自当有此雄心壮志。”毛文龙捋须赞叹,吟诵道:“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毛沈氏见夫君喜欢,心中也高兴,笑着说道:“可惜只有这两句,阿英也没有办法。”

“什么叫没办法?”毛文龙有些诧异,问道:“那这两句是哪来的?”

毛沈氏摇头,说道:“阿英说是四下搜集的,很多都是残缺句子。”

毛文龙眨巴眨巴眼睛,觉得这个说辞实在是令人难以相信,但藤野英或是郭大靖不想说出其中秘密,他也不能强人所难。

“夫君,这个花瓶上却是完整的。”毛沈氏又引着毛文龙走到另一边,伸手指点着。

一名顶盔贯甲的昂扬武将侧身而立,看不清面目,手按剑柄,似乎望着如画江山,又似乎在盯着两军厮杀的战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毛文龙轻声吟诵着,却蓦然定住了神情,既不称赞,又不品评,竟是有些呆愣住的样子。

毛沈氏有些不明所以,在旁说道:“夫君,您若是不喜欢,妾身明日拿去换一个。”

毛文龙嗯了一声,眸中重新恢复灵动,沉声道:“不换,不换了。你去看看饭食,我有些饿了。”

毛沈氏答应一声,转身款款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