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6章(1 / 2)

加入书签

同一时间,陆安市下辖县城的另一个小山村也洋溢了欢快的气氛。

这里,同样建起了的蔬菜基地。

与小河村定位不同的是,这边以种植瓜果类蔬菜为主。

比如说西红柿、青瓜、黄瓜、南瓜、冬瓜等各类蔬菜作物。

小山村名叫堰塘村,与小河村一样,曾经都是人多地少。

陆安市这边的农村不想其它地方农村那般每家每户拥有着不少的田地。

这边,一户的水田最多一担,旱地最多六斗。

一眼望去,都是一块一块的小田。

而且地势不是一望无垠的平坦,而是有着高低起伏。

这样的地势,以及农田产权,想要租借以农场模式种植基本不切实际。

相反,蔬菜大棚就不一样,大棚的建设并不需要一望无际的平坦,只需要大棚所在的位置平坦就行了。

简而言之,就是可以阶梯式的建设蔬菜大棚。

“大哥,我们是堰塘村旁边的黄叶村,你们这个蔬菜基地来不来我们村建设?”

随着一座座蔬菜基地在各个农村建设起来,陆安市下辖的各个县城的农村都有着相应的了解。

村民们这个时候已经知道,建设蔬菜大棚,他们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王潜和ZF出钱出力出人将大棚建设起来,然后交给对应的村子集体运营,种植出来的蔬菜只要附和标准,不愁卖不出去。

不仅年底能够集体分红,还能成为蔬菜基地的员工领取工资。

这年头,农田本来就大面积的荒着,哪怕自己种田,一天到头能保证不赚不赔已经难能可贵,更别说挣钱了。

现在留在老家种田的,谁家不都是老人?

农村的老人没有其它方面的收入,也没有退休金可以领取,只能依靠种点口粮养活自己。

现在,不用种田,躺着就能有收入。

这样的好事,摆在面前,谁能不心动?

以前,是不了解情况,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如今,家家户户都了解蔬菜基地的模式。

田是自己的,地也依旧是自己的。

只是通过整合,由村集体进行运营。

很多村民了解到,在其它省份有着由村集体运作的农村,如今家家户户都住着别墅,家财万贯。

有着这样的憧憬,谁不知道这是落到头上的好事,谁不是巴不得这样的好事落在自家村子头上。

“呃...这边目前只有堰塘村。”堰塘村蔬菜基地项目负责人眼见隔壁村子的村民找上门来,略微不好意思的回答,“不过你们也不用灰心,随着蔬菜基地的发展,周边村子也不是没有可以同样加入其中。”

几名村民脸色先是一暗,然后喜上眉梢,,“你是说我们也有可能?”

“没错!”项目负责人肯定的回答,“按照规划,以初始村子为中心,只要发展正常,那么周边的村子都有可能加入进来。”

几名村民得到肯定的答案,心中欢喜不已,一名村民疑惑的问道,“既然是建设蔬菜基地,你们为什么不直接以一个村子为中心,将周围全部建设成基地,这样无论是运输还是收获都能更加的方便?”

负责人见对方这么问,笑呵呵的应道,“道理是这个道理,只是若是这样,那么相应的也就是被选中的那一块地方能够因此获得好处,其它地方的村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而现在这种分散的模式,相应的能够带动更多地方的发展。”

“比如说,既然建设蔬菜大棚,那么必然需要修更好的路,车流量必然增多,后面还会开通班车路线,村民们出行更加方便。”

“同时,周遭其它村子也能因此开展其它方面的种植。”

“实话告诉你们,这次的有机基地,不仅只是蔬菜。”

“还会有水果种植、鸡鸭农场、蘑菇菌种培植等各个基地。”

“那些基地与蔬菜基地一样,全都是免费建造,交给对应的村子自行运营。”

“除此之外,还会在陆安市边上建设一个大型的集散基地。”

“到时候,各个基地里种植的蔬菜瓜果只需要运到集散基地,然后由集散基地负责销售。”

负责人一席话说完,周围的村民渐渐明悟。

以前他们一头雾水,什么都不懂。

如今,随着议论的多了,渐渐的了解是怎么回事,亦是清楚模式如何。

“怪不得说种出来的东西不愁卖不出去,原来是这么回事!”几名村民心中一惊,集散基地就跟菜市场一样,确实能更加方便售卖。

几名村民从负责人这边刚走,其它村子的村民跑了过来。

还是与之前一样,俱都是询问蔬菜大棚能不能也把他们村子带上的询问。

对此,负责人只能将之前的话语变着花样的再次回答一遍。

其实,他也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一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