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0章 219.塌房(1 / 2)

加入书签

他搞的这些草莓大棚,本来就距离江边比较近,湿气比较重,这一场大雨下起来,大棚里边更是湿气弥漫。

这种环境肯定是对草莓有害的,容易患上灰霉病,白粉病,红蜘蛛等害虫。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去湿?要把大棚打开通风放气吗?”

刘轩四处望了一眼,李飞正好也在,看来摇卷膜机这个工作非他莫属了。

“其实开棚通风这种排湿方式在高温季节是可以的,只是在低温时期不可取。”

李飞在一旁连忙非常专业的口吻解释说道:

“这纯粹是物理原因,在冬季低温时期,降湿、排湿靠早通风是难以做到的,因为空气湿度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

冬季棚内温度较低,晚上一般在10℃-15℃,而相对湿度在后半夜多在95%-100%。

如果早晨揭开棚膜后,先不通风,而是先利用阳光提高棚内温度,棚内温度升高了,即使不通风,棚内相对湿度也会很快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由于冬季棚外温度很低,常在0℃以下,揭开棚膜后棚内温度还未升高就通风,冷风进棚会产生雾,而且为了保温,早晨通风量很小,换气效果有限,湿度仍然会居高不下,棚内的湿气排出也就无从谈起。在气温较高的春末、夏季、秋初等时节,棚内棚外的温度相差不大,早通风排湿是对的。”

孟力在一旁补充道:“其实从生物角度也是可以解释的。

早通风可以降低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效率也便会随之降低。

在有机肥施用充足的大棚,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冬季蔬菜大棚关闭较严,二氧化碳散失少,会在棚内积累形成较高的浓度,一般早晨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是棚外的数倍。

这些二氧化碳可为蔬菜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原料”,对提高蔬菜的产量很有意义。

所以像咱们这些大棚,在冬天的时候通风,要在揭开棚膜后1小时再通风。”

刘轩听的迷迷糊糊的,高中的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只是稍微对名词有些印象。

老张最后来了一个总结:

“其实依据的就是棚内一夜积累的二氧化碳大约可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1小时,而且早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使光合速率成倍提高,可望产生数倍的光合产物。

此时的1小时,可以有平常状态数小时的光合产量,是十分难得的,这也是冬季大棚蔬菜增产的潜力所在。

所以如果只为了排湿而早通风,既不能把湿度降下来,又使这部分二氧化碳排到了棚外,无疑是一大损失。”

刘轩此时终于是忍不住了:“够了,别说了,说了我也听不懂,你们直接说该做些什么吧。”

首先要做的肯定就是通风去湿,这个就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了,老张他们还打开了补光灯进行光照补充。

不过里面的湿气还是有点重。

老张在一旁建议道:“其实可以搞点东西把这些湿气给吸附掉,像稻壳之类的就可以,直接撒在这些垄间沟里,这个方法对湿气的去除还是很有效果的。”

除湿的方法有很多,不过常用的也就那么几种。

通风换气将湿气排除,换入外界干燥的空气,这是最简单的降湿方法。但要防止因通风换气使温室大棚内温度降得过低。

还有地膜覆盖,通过地膜覆盖来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也能够降低灌水次数。

以及自然吸湿法,通过稻草、麦秸、生石灰等材料铺于行间,吸附水蒸汽或雾,来达到降湿目的。

老张所说用稻壳来进行祛湿就是后面这种自然吸湿法。

像稻壳稻草麦秸这种东西,农村多的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