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历史回溯(1 / 2)
1977年8月4日,首都帝京正在开启一场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吴xx、苏xx、王xx、童xx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和教授参加了会议,另外还有当时国家科学和教育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参会者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其中最年长的是82岁的小麦育种专家金xx,年纪最轻的是31岁的化学界理论研究者温xx,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刚刚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岁月。
8点55分,距离9点会议还有五分钟的时候,老人家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
他穿着草绿色的军装,脚上穿着一双布鞋,步伐平稳,自信而又坚决的走入会场,在会议一开始就开宗明义道:“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意见。
咱们的会议题目就是科研怎么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教育怎么合乎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包括学制、教材、教员的来源、办学的方针、具体的措施有什么想法,征求同志们的意见。
方法就是想说什么说什么,发言可长可短,讲一次、两次,十次都可以,插话都可以。自由一点,什么话都可以讲。这里没有棍子。要消灭棍子。三个公司,钢铁公司、帽子公司还有鞋子公司,都丢掉。”
在老人家的引导下,与会专家一扫会议开始时的拘谨,畅所欲言。会议的议题很快从揭批xx帮罪行转到为振兴科学教育献计献策方面。
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招生制度,成为其中的主要话题之一。
8月5日、8月6日。
一连两天的会议,老人家都是冒着酷暑准时进场,听取参与会议的学者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与意见。
时属帝京清华大学党委的负责人满是忧虑道:“我们大学新招进的学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这让我们的老师为难的不知道是要给他们补习小学内容还是中学内容。”
老人家听到这里,满是不悦的插话说道:“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啊?”
这席话令任北湖行署江城大学化学系的查副教授感同身受。他在笔记本上原本写了一个大纲。
但这时,他受到会议气氛的影响,激动地站起来,慷慨陈词道:“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员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当前新生的质量没有保证,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高,而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
我们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
查尖锐地抨击了现行招生制度的四个严重弊病,即埋没了人才,大批热爱科学,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
卡了工农子弟上大学,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不正之风。甚至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查呼吁:一定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办。
国家科学院邹x建议,高校招生的16字方针应当修改,群众推荐往往只是形式,而领导批准实际成为“走后门”的合法根据,今后一定要有考试考查制度。
国家科技大学温xx建议,把过去招生的十六字方针改为“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