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空间传送枢纽(1 / 2)
“能量阀值已经抵达百分之八十七,先生。”
当零的声音在方良的耳边响起,后者正在山头眺望着一片烟尘四起的盆地,一批工业机器人正在填补着起源基地为数不多的设计空缺,将一些建筑重新拆除,进行二次建造。
在方良眼中,这些机械生灵仿佛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斥着独一无二的特殊品质。
这也是他想要努力的原因,方良并不想要看到由自己亲手组建的机械城市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凋谢。
他本身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在目前的形势下,这个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
“我知道了。”
方良默默地回答道,身后的推进装置骤然启动,他的身形也不受抑制地向下坠落,在落下数百米的时候,一股庞大的推进力猛地将方良向上推动。
“探测飞船已经无法靠近这个巨大的装置,一股庞大的电磁紊流正遍布在它的区域,所有勘测雷达在进入那片区域后,都会瞬间失灵。”
零继续说道。
“预计在三个小时后,这个装置将会彻底启动,它的真正用途会真正地显现在我们眼前。”
“我马上回来,我们的第一艘跃迁飞船应该已经成功出厂了吧?”
“是的,型号XI-8装载着最新型的跃迁引擎,最大跳跃距离可达到八十光年,可控距离还未测试。”
“让它就位。”
方良言简意赅地吐字,整个身形已经化作一道流光,直奔起源基地的核心处而去。
在远在肉眼无法看到的太空,以神堡为中心的战场网络正在逐渐成型。
作为中央枢纽的神堡是最为关键的制造运输工厂,不同型号的星际战舰排布于各个行星附近,每个行星的轨道是天然的停靠点,这些象征着绝对科技的尖端武器正安静地沉睡在宇宙间,光滑的装甲表面散发着锋利的流光,它们正是方良的信心来源。
阴差阳错,在原本蓝图的建设进度上,方良似乎把过多的研究重心都放在了进攻武器和防护设施的开发上。
这也使得以宙斯一号为首的战列舰队拥有着无比强悍的突袭能力,搭配上神出鬼没的微型无人机和一批批军械机器人部队,以及即将投入使用的跃迁引擎,在未来的宇宙战场上,它们将成为方良最可靠的先锋部队。
在为数几天对这个巨大装置的不间断研究中,本身作为强大智能体的零也发现了这个装置深处的某些奥秘。
对恒星能的利用和开发上,起源基地可谓是从0开始,但也唯有这类强悍且庞大的能源物质,才能赋予跃迁引擎足够的动力。
仅仅在一个银河系内,方良就已经与两个强大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触。
很难想象在这片宇宙中,到底还藏着多少秘密。
所以现在的方良,必须尽可能地探索一切先进事物。
他从上方降落,顺势便从开启的舱门中落入了主控中心,零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
随着方良的到来,一块块虚拟投影于他的四周悬浮亮起,数据流化作一道道流光奔涌而过,构成了一片眼花缭乱的海洋。
“先生,XI-8已经抵达目标地点。”
此时此刻,一台像风筝一样的探测飞船正轻柔地驶离聚集区,向这个巨大的未知装置前进着。
陀螺仪中的能量核状物已经变得无比明亮,完全看不出陀螺环臂的形状,因为它们俨然被淹没在了璀璨的白色光芒中。
尽管这幅场景看上去十分梦幻,充斥着不可言状的科技美感,但方良深知,这个装置内部蕴藏着何等惊人的破坏力。
他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这个未知文明赋予了该装置惊人的力量,能够在如此狭小的区域内囚禁庞大的恒星能量,并使它们始终保持稳定的形态,完全摒弃了“冷”和“热”这两个极端属性的特殊材料可以完美地传导恒星能,接近百分之一百的能源利用率,这是只存在于设想中的材料。
但在方良眼前,惊人的一幕正在发生着。
陀螺环内的区域似乎无法禁锢如此巨大的能量,两侧的金属臂正在接连亮起,从下至上,一条条笔直的银色光线在光滑的表面流淌,所有的光线都在朝着上方汇聚,刺眼的光芒使得方良无法用肉眼看清这一场景。
两条金属臂在上端逐渐变得纤细,它们相互缠绕,组成了一个图案。
这个图案看上去就像是“OO”,即“无限”所代表的符号,所有的银线都聚拢在了这个图案上,它们交相缠绕,不停地压缩,到最后就像是胶质一样黏在上方。
每一缕银线中所蕴含的恐怖能量,都能够瞬间让一颗行星消失在宇宙之间,化作无数缥缈的尘埃。
但它们却在自己的眼前按照某种规律变换着。
“XI-8正在跨越能量立场...机体受损率:8%...”
零在方良的身侧报告着实时情况。
在篇幅巨大的投影中,这台最新出厂的探测飞船正在两侧的棱形机翼,每一只机翼的长度都达到了三公里,甚至比它的机身还要大上数倍。
在机翼上,可以看到一个个类似囊泡的胶囊装置,这些胶囊正在依次亮起,在无声的宇宙中,它们仿佛一颗颗睁开的明亮眼眸,视线所对的方向即是这个彻底苏醒的巨型装置。
在这个巨型装置的周边,寻常的飞行设备根本无法运作。
以它为中心,上千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任何的雷达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从四面聚拢而来的,趋于饱满的恒星能源占据了每一寸空间,由它们所引发的磁场紊乱根本无法避免。
这个现象甚至已经违反了部分基础物理定律。
方良只能通过一千公里意外的超视距望远系统观测到这一幕震撼无比的场景。
唯有装载了最新跃迁引擎的XI-8可以在这个巨型装置的边缘地带进行短暂停留,因为它的机体表面拥有着吸收恒星能的特殊装置,在将恒星能转换成引擎动力的时候,磁场紊乱所引发的极端影响也被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方良已经在自己的面罩上调出了XI-8的所有消息。
3D模型视图详尽地展示着它的实时状况。
XI-8即将完成方良的大胆设想。
越往中心,恒星能对机体的影响也越大。
所以既然无法在三维空间中前进,利用跃迁引擎直接进行跳跃或许才是最好的决策。
一千公里的距离,恰好是方良能够精准控制的跃迁距离,在这个距离之上,跃迁的终端落点便会发生程度不一的偏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