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章 缘由(2 / 2)

加入书签

好在,方恪虽然没有名臣名将的能力,但也有一般名臣名将所没有的外力,昆仑镜。

凭借昆仑镜之能,只要没有防备就可通过时间回溯直接侦察到对方的筹谋,然后就可针对行事。

当然,如今使用昆仑镜时也有限制,有些回溯时间的能力,但若一点点仔细遍察,也需要花费同等的时间,因此以往方恪都是在知道时间节点之后才动用昆仑镜。

方恪自然不知道什么关键的时间节点,甚至为了保证无有错漏更需要从钟浩率兵到来之时就直接查看。

正常情况下,即便是有昆仑镜在手,这也几乎不可能办到。

但方恪持有此物那么许久,难道都不知道发掘其功用,只会最基础的运用不成?

回溯一段时间,就可从昆仑镜中观看这一段时间,其所耗费的时间完全相等。

既然如此,将这‘一段’时间不断缩小,令其为每‘时’、每‘刻’,乃至每‘分’、每‘秒’呢?

通过昆仑镜所观看到的就是一副相对静止的画面。

这等画面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必然有限,但却可以让方恪找准时间节点,只要找到时间节点,那么就可以此进行回溯,从而知晓对方的谋划。

这就是方恪所摸索出来运用昆仑镜的方法。

……

“原来如此,想不到我已经成为了学长前辈的阻碍,是不是应该为此感觉到荣幸呢?”

经过数个时辰的努力,总算让方恪找到关键的时间节点,不仅弄清了钟浩的大致手段,也清楚为何这次钟浩毫不顾惜兵力,一定要拿下自己的原因。

事实上,不仅是这次,早在此之前钟浩就已经想要将自己给‘清’出去了。

不是因为自己同钟浩有什么恩怨,而是所有主位面来人他都要尽可能的‘清离’出玉州(虽然异位面击杀他人不犯法,但做为本有优势的学长还专门击杀后辈,不说期间可能被反击翻船,等回到主位面之后也会受到类似‘社会性死亡’的待遇,得不偿失)。

早在前两次,钟浩就已经见识到方恪的能力,可当时方恪不是挑动其内乱,就是有游击战的架势,若不能一击必杀,就难以将他驱逐出去。

因此,为了减少损伤,也为了一击功成,当时的钟浩为之暂时妥协。

不过,那也只是暂时的妥协,其在返回玉城之后,就已经悄然做了准备,在不少地方都布置了重兵。

可以说,这一次出兵本来就在钟浩的打算之内,武珞和方恪之前‘调虎离山,驱虎吞狼’的计策只不过调动本来应该用于守备各地的兵力而已(如果没调动这部分兵力,武珞不可能顺利夺取诸多郡城,甚至会被朱雀真君或者徐志带兵拦截)。

这也就是方恪这一次预备进行的是守城战,没有在野外伏击的打算,这才让钟浩的布置没能发挥出最大效用,只更快的集结军队而已。

至于钟浩为何如此?

自然是因为他准备将整个玉州彻底掌控,而后以此为根基迅速崛起,拥有真正是实力。

或许这么说还不太明白。

其实,各个学生在入校考核的时候就被分派到各个位面,这既是为了考验其各自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在位面中立足的机会。

如今的世界,是要将炎黄体系文明传播到诸多位面,是要彻底奠定炎黄体系文明为主体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中,所有的文臣武将无不以‘开疆拓土’,传播炎黄文明为己任。

可以说,真正的文臣武将本身根本不会局限于某一位面,那若到了其他位面之后,还要单人独行,白手起家?

自然不是如此,传送一个人是传送,传送一个军队也是传送,既然都是传送,为何只送一人前往?

没这个道理!

可是军权不容外人染指,更别说是为外人立功绩,无论哪一支军队都不可能随意交给他人,能带领前往其他位面征战的部队只能是自己的部队。

这样的部队从何而来?

主位面当然也有士兵,而且这才是最为精锐强大的士兵,但这等岂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所能率领?

虚拟世界世界的成绩再好也是虚拟世界,没有过于常人的实现功绩谁会相信?

初出茅庐的人唯一可供招募训练的士卒唯有可能从各个已经深深受到炎黄体系文明影响的位面中获取。

这就是为何入学考核人在真实位面,也是为何钟浩要驱逐其他人,更是为何武珞要同方恪签订‘公证契约’的缘故。

故土难离,更何况是征战其他位面,说不定就此一去不归。

这可不是随意招纳批人手,训练几天就能做到的。

这需要根基。

是的,根基。

若能以一地为根基,就可长久治理,令治下安康,同时长期的训练又可培养出一支强大的队伍,如此,才算一支最基础的军队。

钟浩显然是准备以玉州为根基,而既然是以玉州为根基,自然不想见到玉州被他人所破坏,更不想见到自己治下还有另外一股势力存在。

两人在根本上就有矛盾,还是水火不容的矛盾,这就是为何钟浩这次没有对士卒有任何顾惜,哪怕花费再大的代价也要将方恪拿下的缘故。

不惜一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