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2章 洛城日报的采访(1 / 2)

加入书签

又是忙碌的一夜,由于整个冲洗过程已经熟悉,朱晓华再次操作起来很顺畅。到后半夜,所有的底片已经全部冲洗出来,变成照片挂在了房间里。

次日,海鸥照相馆刚开门,便有两名陌生人前来。为首的人三十多岁,中分头发,戴着眼睛。身边一人二十多岁,穿着格子衬衫,背着相机,手中拿着纸和笔。

格子衬衫青年跟小丁作自我介绍:“我是《洛城日报》的记者,这位是我们的何主编。你们老板朱晓华在吗?”

小丁问:“你们找他有事?”

自从知道朱家有钱,朱晓华花了五千块钱给父母修建了一座豪华陵墓之后,老是有些陌生人上门来求捐款。还有些上门来邀请合作的。

这些人的要求繁多,名目五花八门,但最终都一个目的,想从这里捞点好处。

见的人多了之后,大家自然心生警惕,碰到不是照相的,多半都会问一问对方来意。

小丁见对方还背着相机,便详细一问。

不等格子衬衫的青年回答,同行的何主编率先开口了。何主编说:“我们想就艺术照,这种新颖别致的拍照形式采访一下他。”

小丁拿不准对方究竟是好是坏,她决定先把这事告诉朱晓华。

她引导这两人到后院,朱晓华正在二楼的暗房里忙碌着。

听到楼下有人找自己,朱晓华走了出来。

得知对方来意后,朱晓华当即决定就在二楼走廊里授受他们的采访。

小丁找来凳子,双方坐在一米多宽的走廊上对话。

何主编说:“目前,洛城流行一种艺术照片。女的都穿着白色长裙,看上去仙气飘飘,像《盗仙草》中白素贞的造型。男的穿着雪白的铠甲将军服,看上去威风凛凛,像《三国》中赵云的造型。

“这种全新的拍照方式,是你发明的吧。当时是怎么想到这种照片形式的?”

朱晓华答:“这种艺术照在几十年后会很普遍,很寻常,我只是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它。”

何主编赞扬着说:“这个年代拍照,大多都很古板、质朴。这种全新的照相方式一下子打开了人们的视野,激活了人们的艺术梦想。

“现在,洛城的街头巷尾,大家都在谈论你的艺术照。从照相馆成立到现在,大概给多少人拍过艺术照?”

朱晓华想了想,答:“大概有一千多人吧。”

何主编和格子衬衫记者都惊叫起来:“这么多!”

何主编定了定神,恢复镇定,继续说:“一张照片的价格在二十块,一千多人,差不多有两万块的收入了。没想到开照相馆这么赚钱。

“相信很多人在得知你的艺术照后,会纷纷去模仿。据我所知,在距离这里两条街的地方还有另一家照相馆,他们也在打造艺术照。你担不担心生意被他们抢去,以后有没有打算再推新款艺术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