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平遥古城的市楼(2 / 2)
宿舍楼所拥有的一楼和二楼对外开窗户,就是为了方便学生们在这两个楼层用餐。而楼梯间里面明显存在者的第三楼,之所以根本就没有弄出窗户来,完全就是因为这一层全部都是仓库。
食堂的工作人员是能够通过楼梯间里面没有标注楼层编号的那一扇门进出这个楼层的,但是普通的学生却不能够进出这一扇门,这一层完全没有开出任何窗户来的三楼,正是因为建筑物外墙所拥有的、最下方几层楼之间的窗户间隔病不相等的缘故,所以才会被用数窗子的方式来确认建筑物到底有几层楼的人给忽略过去。
由于学生们根本就不能够进入三楼,所以在进行楼层标注的时候,校方干脆就跳过了这一层楼,反而把四楼写成了三楼,位于上方的楼层也全部都做出依次修改,于是,园冶他们的房间门牌号虽然说他们住在八楼,但是其实真的爬起楼梯来就会发现他们住在九楼。
这样一幢普普通通的宿舍楼,通过从建筑物外侧数窗子的方式都完全能够弄错楼防所拥有的具体楼层到底是多少,因此可见,这种单纯凭借自己的视觉去判断一座建筑到底有几层楼的做法并不准确,而位于平遥古城的这一座警报楼,情况就是一样的。
面对着中国古代建筑物,想要确认一座楼到底拥有几层楼,一方面可以选择数窗子,另外一方面则可以选择数屋檐。
有些楼阁将自己建造成为了四面透风的亭子模式,或者说干脆就在建筑物的四面环绕起环形的围廊,但是哪怕围廊和亭子都不具有窗子,这种建筑模式还是能够让人确认这个地方存在一层楼的。
除开上面所提到的这种数窗子的方式,数屋檐同样也能够达到弄清楚一座楼到底有几层楼的目的。
中国的很多股建筑物,尤其像类似于宝塔这样的多层建筑物,他们每一层都会有一个屋檐,往上爬一层就会见到一个新的屋檐,最顶上的屋檐不管拥有几重檐,也全部都按照只有一层屋顶进行计算就可,清点下来一座建筑物到底拥有几层屋檐,那么这座建筑物就有几层楼。
但是,不论是想要通过数窗子还是数屋檐的方式来确认平遥古城中心的这一座警报楼到底拥有几个楼层,都是根本数不清楚的。不管使用两种方法当中的哪一种,从建筑物的外观来进行清点,都只会认定这座建筑物有且只有两个楼层,但是事实情况却是,这座建筑物其实拥有三楼。
建筑物得外观上没有任何明显的特征能够让人判断出一楼和三楼之间还夹着一个二楼,但是只要选择走建筑物内部的楼梯就会发现中间还有一层楼,这样一种看似只有两层楼但是却有三层楼的建筑模式,就是这座警报楼最大的特点。
没有做成四面开场的亭子模式,也完全没有做成在建筑物的外侧环绕一个围廊的形式,可以说是与外界的空间相断绝的二楼,其实就很像园冶当初所居住的那座宿舍楼所拥有的三楼。
(还剩1000字,明早起来写,我先睡了。)
把位于中间的几进院完全复制下来,左边来一次复制粘贴,右边也来一次复制粘贴,类似于把平行排列在一起的几座一模一样的院子进行了合并,两两之间共同使用一道墙面,这样并列在一起的几个院子,东边的就叫东跨院、西边的就叫西跨院。
中国的古建筑物一般不搞偶数对称,也就是说建筑物所拥有的中轴线一般会穿过一个房间,随后让这个房间左右重合,而这个房间的左右两侧,则对称分布开去其他更多的房间。
以最中间的那一间为尊位,因此不管是一座三开间的房间也好,或者根本就是三个并列在一起的院子也罢,拥有东西跨院的这种院落,中间的那个院子才是这整座大院的重点,左右两边的房屋就算是与中间的这个院子形制完全相同,它们从居住者的地位等级来看也是截然不同,以中央为尊的。
由于生活在这整个院落当中的人全部都是一个家族,按照常理来说彼此之间用不着防范盗窃,因此,左右两侧的跨院和位于中间的院子尽管确实隔着墙壁,但是墙壁上面却是开有门洞,能够让生活在不同的三个院子当中的人彼此往来的。
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开在墙上的门洞穿行,但是其他更多的时候却统一需要去走房屋位于南方的正门,生活在左右两个院子里的人,既然在身份地位还有辈分这方面比不上中间那个院子里的人,那么,可想而知他们平日里想要进出家门的时候,都只会使用跨院的大门,而不会选择从中间那个院子的大门进,然后再借助墙壁上面开出来的门洞回到自己所生活的院子里。
“平遥古城留存下来的建筑物当中是否拥有跨院式的大民居,这件事情我不知道,毕竟,就算有游客选择购票前去旅游,目的只是观光游览的他们也不可能把城内的每一座房屋全部都仔细的看一遍。所以,在这些民居当中是否拥有带有跨院的大院子,这我还真是不知道。”
说完了跨院,随后便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回到了市楼上,园冶提起的平遥古城警报楼,其实从建筑形制上来说还是很有特色的。
一座大楼究竟拥有多少个楼层,想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相信绝大部分待在这个大楼外面的人,都会选择通过清点窗户的方式,一层又一层地往上数。
一般而言一座建筑物拥有一整个横排的窗子那么这就算是一层,用这种方法清点一座建筑物到底拥有多少个楼层的人,只需要在清点的过程当中大致评估一下每两层窗户之间所拥有的间隔距离是否相等,那么基本上也就可以判对自己是否有中间少数了某一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