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193.设计图(2 / 2)
何雨天看着张木匠说道,“龙叔,具体怎么挖,挖多深,挖哪里,要挖什么,应该怎么挖?你跟郭师傅详细的说一下。”
张木匠点了点头,看着郭师傅说道,“就围着我画的地基来挖,都打了地桩的。你看地面都有划了的痕迹,就在这个范围内挖就行了。”
“挖多深。”
“有半米深就行了。还有我在那边做了记号,要挖排水沟。你就这样挖吧,遇到问题我再跟你提。”
“好。”郭师傅关上了车门,开着挖掘机就开始作业了。
一辆挖掘机要挖几百平米的地基还是很快的。一个小时过去了,不但地基挖好了,连排水沟都做好了。
郭师傅开着挖掘机继续去挖水塘去了。何雨天对着张木匠说道,“龙叔,你们几个人做完了泡菜发酵房的事,这些天还是要来帮忙建房子。这里离你们村也不是很远,以后每天7点钟到这里集合就行了。工钱不变,中饭和晚饭也会有人送过来这里。龙叔,这段时间总有空闲吧?”
“何班长你放心吧,我们这些人现在根本就没有活干,一定会来的。”
“那就好,明天他们还是继续去发酵房工作。你过来这里指导大家建房子。”
安排好事情后,何雨天又来到了挖水塘的地方看了一下。他对着站在旁边的张木匠说道,“龙叔,这个池塘修在这里,没有问题吧?”
“要说比较好的地方,这旁边这两个地方都不错。不过看起来,这下面更好施工。”
“我也是这么考虑的,这不是正好有挖掘机,就把下面这个水塘先建起来,以后再考虑上面这两个水塘。”
何雨天建水塘的计划,得到了专业人士张木匠的认可,这让他心里倒是更加的放心了一些。在现场看了一会儿,没有什么问题,便带着他们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正好遇到了一个熟人。刚刚从清沟公社回来的县长梁大牛。两人在农场的出口公马路这里相遇了。
牛县长看着何雨天说道,“同志,你看起来有些眼熟啊。”
“你是带红袖章的同志?”
“对对对,是我。你叫我牛同志就行了。你们怎么从大青山里面出来了,现在山里可不安全。”
“牛叔,大青山里面正要建设一个大青山农场,我们是农场的职工,刚刚从里面出来。”
“哦,这事我听说了。大青山平原里面确实很好,有很多的土地。只要用心开垦,能弄出来将近上万亩的土地。”
“是啊,所以我们的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
“你们现在做到哪一步了?可以陪我进去看一下吗?”
何雨天并不认识牛县长,不知道他的身份。倒是旁边的杨玲玲,曾经看过他。牛县长也早就认出了杨玲玲,所以才会过来跟他们打招呼。只是他跟杨玲玲不是很熟,他只对这个农场有很大的兴趣。
何雨天本想拒绝,没想到杨玲玲却答应了下来。“牛叔,既然你有兴趣去看一看,反正也花不了多长时间,那你就跟着我们来吧。”
牛县长笑着说道,“那麻烦你们了。”
没有多长路,也没有骑自行车,而是推着自行车走了进去。因为牛县长连修的路,都要仔细的看一下。
何雨天看到牛县长自行车后座装着一个鸡笼,感觉有些奇怪,便询问道,“牛叔,你这是从村里买了几只鸡回来吗?这鸡和我买的那4只鸡,长得好像,应该是同一种鸡。您这是打算养几只蛋鸡吗?”
“这鸡和你买的那4只鸡是同一户人家卖的,我回家才知道卖给了我媳妇儿。人家拿着钱找她退鸡,她没有退。这不,我知道了以后,就把鸡拿过来,想要找到卖主还给她。结果在公社各个村里面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人。”
“怎么会找不到人呢?那应该不在你去的那个公社。”
“对呀,我打算明天再去清沟公社看一看。”
“龙叔不就是青沟公社的吗?你问一问他,说不定就知道了。”何雨天转头看向张木匠,说道,“龙叔,这种鸡你看过吗?”
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张木匠,他走到了牛县长自行车旁边,观察了一会儿里面的三黄鸡蛋鸡。“这种鸡应该是最近上面分发下来的高产蛋鸡,我们公社每个村都有。实在不好说是哪一家的。”
“对了,我记得是一个年轻女的和一个年纪大的女的,应该是她的母亲,两人来卖鸡。好像是为了筹集他父亲的药费才把鸡卖了,这应是一个突破点,这家有一个男的病人,并且家庭比较困难,张叔你知道有这样的人家吗?”
“这个就要具体去问了,现在谁家都比较困难。谁家生病了我也要回去去问一下,不然我也不太清楚。”
见这么张木匠也提供不了什么有用的信息,众人便不在这个话题继续的说下去。推着自行车就往里面走着。
牛县长看着这条路,有些感慨的说道,“还是轧钢厂有实力,想修路,几天就把路给修起来了。大青山农场,我看行。”
“承您的吉言。”
“我这可不是恭维的话,你们这个办事的效率和成绩都不得不让人佩服。”
牛县长继续往前面走着,看着挖好的地基,说道,“你们这地基做的好啊,俗话说的好,打的地基好,房子也牢固。”
何雨天笑着给他解释,说道,“厂里给我们安排了三辆挖掘机,做事的效率确实很高。如果全靠我们一锄头一簸箕的,来挖这个地基,那不知道要花多久才能建完。这全是厂里的功劳,我们也就是一个监督者和参与者。”
“何班长,你也不要妄自菲薄,你们这事,做的好就是做的好。”牛县长看向远处的挖掘机,说道,“何班长,那是在做什么?”
“那是在挖水塘,准备用来养鱼。”
“养鱼好啊。”牛县长看着平整出来的土地,有些羡慕。要知道,现在全县,每个人的平均口粮只有10斤,他被群众称之为“十斤县长”。
他在全县的大会上面发了誓,一天不把这个平均口粮提升到60斤,一天不摘掉“十斤县长”这个帽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