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6章 转折(2 / 2)

加入书签

“搪瓷!你没见过的东西,绝对是居家旅行军队必需品。比什么毛毯更加必需品。”

其实,叶慈一直好奇一个问题。

那就是,军营怎么吃饭?

尤其是行军途中,怎么吃饭?陶瓷碗易碎,行军途中陶瓷碗怎么运输?

几百人好说,几千人几万人怎么办?

难道大军出征,每个士兵腰间都要挂一个陶瓷碗吗?

就算有后勤,需要多少骡马来拉陶瓷碗?

碎了怎么办?

一碎碎一车,几大车,怎么办?

她没去过军营,也没见过大军开拔,一直想不通这个问题。

她又不好意思问刘珩,怕显得没见识。

有机会,她一定要去军营看一看,看看都谁怎么吃饭。

她想着,如果有了搪瓷产品,那一定是生活利器吧。

后世,某个年代,搪瓷产品走入千家万户,绝对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

搪瓷洗脸盆,搪瓷茶缸,搪瓷饭盆,还有搪瓷水桶……

那个年代,新媳妇出嫁,嫁妆里面必有几件搪瓷产品,印上大红的喜子,还有胖娃娃,要有多喜庆就有多喜庆。

后来,塑料制品走俏,搪瓷产品这才慢慢退出了市场。

但是眼下,叶慈却找到了搪瓷产品的最佳使用市场。

搪瓷产品技术含量并不高,这个年代,只要给了思路,工匠们肯定能做出来。

但……

这个利益要如何分配?

尤其是袁友仁在一旁虎视眈眈,忙着敛财的当下。

一旦搪瓷产品面世,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见这个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前景。袁友仁或许不会对远在西北的羊毛厂动手,但,他一定会对近在迟尺的搪瓷产业动手。

毕竟,朝廷手握铁矿,不像羊毛还需要求购于草原。

真不是好时机啊!

搪瓷的事情先放一边,还是先解决羊毛问题。

她需要会识字算账的管理人员,需要有人帮她开一个草原互市。

她弱弱说道:“其实,宫里赏赐的那些美人,就是最好的管理人员。”

刘珩:“……”

“让她们在京城周边干活,宫里也不会说什么。但是,你将她们送到西北去,肯定是不行的。你送她们过去,知道的,自然楚你是让她们去管理厂子。不知道的,以为你买卖人口,你在苛待。”

叶慈嘴角抽抽,“我又不是人贩子。”

“你差不多快要成为人贩子了,在别人眼里。”

“那怎么办?我这么和你说吧,论识字率,西北那边远远低于京城。贺定远找不到合适的人,但又不能一直耽误下去。我知道西北条件艰苦,很多人不愿意去……”

“谁说没人愿意去。你去找少府家令,让他将唐王一系的宗子都借给你,能借多少是多少。反正都是找活干,大不了效仿之前那一批给奖金。唐王一系几百个宗子,这季节,正是缺吃少穿的时候。刘焗肯定乐意将那些没活干的宗子打包给你,减轻他的负担。”

叶慈:“……”

听起来唐王一系的宗子,一个个都是叫花子似得。

刘珩告诉她,“离着叫花子也不远了。好在,这帮宗子小时候基本上都读过两年书,识字算数都不成问题。

要说管理,他们自小耳濡目染,看着刘焗如何管理他们,肯定比你从民间找人更好用。而且,这帮宗子还能帮你震慑工厂里面的刺头。刺头再刺,也不敢冲着宗子动手。

关键是,宗子去了西北,好歹也算是我们的人。贺家那边,必须有人监督。本王可是听说,贺家整个家族的人都进入了羊毛产业。你也说过,要预防贪腐。现在就是机会。”

叶慈连连点头,“我书信一封,给少府家令。希望少府家令看在我替他宗子解决吃饭问题的份上,多给我几个能干人。

另外,退伍兵我依旧需要,至少给我弄一百个人。光有退伍兵还不行,有没有会识字算账的退伍将领,最好和边关守将和草原部落打过交代的人。”

“这样的人只能问张家要。我这里是一个都没有。”

张家也入股了羊毛产业,羊毛制品卖得好,他们也高兴啊。

什么,羊毛不够?

需要人深入草原收购羊毛。

最好还是退伍兵?

没问题。

张家不缺人。

别说一百个退伍兵,就算是一千个也能弄来。只是太打眼,容易引起误会,误以为张家私自蓄养兵将要造反。

熟悉边关和草原的将领,要在草原私设互市的人才,有啊有啊,张家就有现成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