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规划(1 / 2)
京师,兵部,侍郎值房。
侯恂已经上任,劳于案牍,兢兢业业。
桌子上堆着数不清的文书,每一份都需要他过目。
未几,一份塘报吸引了他的注意。
上书者是临清兵备道张继孟。
塘报中张继孟阐述了临清本地兵备情况,着重提及钞关码头之变后,本地军队缺少武器,因此恳请朝廷准许,自设兵器所。
侯恂拿着文书思量了一番,才在上面批注了阅。
随即,他又找出了一份文书。
第二份文书的时间稍早,由山东蒙阴知县李雪未送来。
今秋十月,沂蒙山区群盗大肆出动,劫掠蒙阴。破十村三十五寨,围县城,屠杀百姓上千,更有二十来户大小地主被灭门。
李雪未吓破了胆,连忙给青州府、山东巡抚、兵部各上了奏书,祈求朝廷发兵剿匪。
青州府和山东巡抚接到了奏报……就当没接到。
不是他们玩忽职守,实在是山东境内并无兵马可派。
其时为了防备畿辅民乱,山东的军队基本上都调到德州一线去了,内部十分空虚。
就算没有这个调动,山东本地兵马也很是不足。
加上沂蒙山区偏远穷困,倘若派遣大军前去,不说能不能剿匪,本地连军粮都无法保证供应。
因此他们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没看见。
奏书到了兵部,侯恂看过,本来拟待过后处理。看到张继孟的奏请,侯恂有了主意。
他把两份奏书放在一块,李雪未的在上,张继孟的在下。然后找来文吏,仔细吩咐。
“好好送上去。”
在部堂做事的文吏,虽然不起眼,但各个都是人精。
侍郎如此说,岂能不明白?
于是文吏就这么将两份奏书顺序不变,呈递给了司礼监。
过了一天,崇祯就召见了兵部尚书王洽、兵部侍郎侯恂过问此事。
崇祯的关注点果然在第一件事上。
“蒙阴一地匪患如此严重吗?”
王洽是有点懵的。
他才刚刚接替王在晋,正熟悉本部呢,具体事务哪儿知道啊?
这就只能侯恂出面。
“陛下,蒙阴临近沂蒙山区,地形险要复杂。其地贫瘠,百姓衣食无着,从匪者众。前任秦侍郎曾有言:沂蒙七十二崮,崮崮有猛虎。”
兵部前任侍郎秦士文就是蒙阴县人,今年五月已经去世了。
崇祯很是生气。
“既然如此,山东有司为何不剿灭了事?”
侯恂是做过功课的,把实际情况一说,崇祯也无奈了。
“偌大山东,竟无兵可用?”
侯恂自然不能让帝王窘迫,替其开脱道:“山东又分登莱,照应辽东。自此兵备重心偏斜,早已有之。”
明末辽东战局日益维艰,明廷为了支持辽东战场,将登州、莱州从山东划出,设立登莱巡抚,同时也将重兵云集于登莱,使得山东空虚。
听他这么一说,崇祯就此上了心。
后来举行明朝第一次武学科举,特意将第一位武状元王来聘派往山东,担任副将一职。
可当下的情况,崇祯还得处理。
“那就照实办理吧,责令临清兵备道,待整军完毕,可相机调兵遣将,协助蒙阴剿匪。”
计划通过,侯恂表面云淡风轻。
“臣遵旨。”
庄子上如今已经成为了热闹的大工地,两千多人在此劳作,进度颇快。
如今的重中之重,就是军营建设。
左梦庚没有委托他人,亲自负责和设计。
因为天气冷了,如果打制泥坯建房的话,泥坯根本就不会干。所以左梦庚下了血本,直接掏银子买青砖,盖砖瓦房。
光是这一项,就支出了两万多两。
“官兵宿舍都是这样建造,长排串联,大通铺的炕。注意,炕下的烟道必须这么垒,出了差错我可要找你们的麻烦的。”
张延领着几个泥瓦匠围在左梦庚旁边,听他嘱咐,半点不敢疏忽。
就是没想到,这个富家少爷居然还懂得垒炕。
之前大家伙还挺疑虑,后来房子盖好一段,垒了炕一试,所有人都服气了。
新炕的烟道非常通畅,能够将热量很好地传递到整个炕面,使得人睡在上面任何位置都能暖呼呼的,简直是神仙日子。
因为采用了青砖盖房,所以不怕天气寒凉。盖好之后,围着用柴火一熏,房子很快就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