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章 ,萌娃狂潮(一)(1 / 2)

加入书签

李健,就是那个曾在《爸哪》拍摄期去参观,在见识到拍摄现场的吵吵闹闹和混乱后,回来就做了篇称不看好《爸哪》收视的京城娱乐信报的记者。

第一期的时候,李健在外地做新闻,没有空关注到《爸哪》的首播,直到《爸哪》播第二期时,他才去看。

这第二期的内容,恰恰就是他当时去拍摄现场时看到的现场画面的剪辑,只不过那时现场的混乱,经过多机位的呈现,再也没了那种混乱感……

李健尽管觉得自己“草率了”,但他并没觉得自己当时的看法有错。

作为一名资深的娱记,李健很明白,如果不是用多机位摄影机镜头的视角以及加上后期活泼生动的效果包装,仅仅是以一个现场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爸哪》是真的很扑街的。

但从那些混乱的镜头素材中,摘取一部分呈现不同视角的内容来剪辑播出,却能在电视画面上让观众感受到了这档节目的真正魅力。

“视听台还是有底蕴啊!”

李健在跳槽到信报之前,曾经是京城广播电视报的记者,尽管他离开了专业报刊,但曾经的人脉和消息渠道还在,所以他知道视听台现在换了新台长,所以李健也明白,是什么让视听台发生了变化,以至于买入了《超级歌手》,创造了《甄嬛传奇》,从曾经的破落小台咸鱼翻身,开始蒸蒸日上。

视听台作为电视行业改革后诞生的第一拨民营电视台之一,延续到现在,要说没有人研究过它为何从辉煌跌落到谷底,变成反面典型,那是不可能的。

所有业内人都很明白,视听台之所以会从曾经的四大卫视之一沦落为三线小台,就是因为人才晋升机制不合理,老板独裁不肯放权,一味坚持老旧的运营方针,最终把电视台搞得人心思离,没人做事。

现在换了个年轻人之后,视听台的这种情况似乎在改变。

视线从李健身上离开,投放到神州大地千家万户上,此时有不少记者正在对着笔记本奋笔疾书,也有不少网站小编起身,准备用电脑抢发文章。

大家都很清楚,《爸哪》这个节目,内容真的可圈可点,而且还十分精准地踩中了一个社会热点,那就是在资本华夏的现状下,在华夏“男主外女主内”的价值观下,父亲陪伴子女成长时间较少的现象。

这样一档应景的节目,绝对能引起公众的共鸣和媒体的呼应,当专家、媒体、群众几方力量营造出一种讨论的气场时,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势必以几何级数增长,这种讨论气场比任何人为的炒作都要更具影响,追逐价值也更高。

果不其然,第二天早,就有不少省级报纸和全国性报纸,以《爸哪》里面的亲情纽带,进行集中发文。

其中最为重磅的一篇报道,由百姓日报网站发出,以“《爸哪》:点燃了回归家庭的渴望”为标题。

而在百姓日报网站版的新闻背景下,是《爸哪》第二期平均收视破1%,高达1.56%,市场份额增幅为4.952%的好消息。

此后的几周,《爸哪》更是开启了一路无敌的历程,收视率接连破2、破3、破4,然后一直飙升到5,全季十二期下来,收视份额最高值更是直接突破了22%。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