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我本大宋一小兵(2 / 2)
刘平等正处于伙头营之畔,忙碌之人,也是顺着目光,望向了到来之众。
且从穿着来看,还真不是一般的传令兵士,为首者,穿着青衫,则更像是官吏一类的。
片刻后,果然看到兵部侍郎的胖胖身影出现在了外面。随即,将此间之人给迎了进去。
“指挥使,指挥使……”
刘平正有些出神的望着前方,为孙卫之打断方渐渐回过神来。
他方才正觉得那位到来的身影有些熟悉,只是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了。
现在被孙卫这么一打断,那是一点思绪也没有了。
“哦,没事,只是感觉奇怪,咱们兵营里,怎么会突然来人。莫不是朝廷有旨意传达?”
刘平摇头,苦笑了一声。
狄青则是转头,望了眼渐渐消失的人影,叹息道:“你们不再的这段时间,环州地方官吏,实际常有人来拜访。
方才拿人影,我觉得有些熟悉,于方才想起来了,似乎是那位刚正不阿的环州通判。”
环州通判?
无论刘平,还是孙卫等人,皆是瞪大了眼,前次清平关之战时,但从环州州府听闻过,环州之地,多处长吏缺失,地方之吏治,也因为西夏军的入侵,而陷入了停顿之状态。
现在一些地方长吏陆陆续续上任,如这环州通判,足可见地方治理正在恢复。
等大宋和西夏的何谈事项一颁布,西夏军退去,想来地方之于民生,也将慢慢恢复起来。
这些想法,只是在脑袋里过了下。
帮着狄青等伙头军的兄弟,将炊具收拾好,刘平等人,自然是重新回到了营地之内。
时下的宋军训练即便恢复了懒散,但每天下午,还是要走走过场。
只是兵士的惰性一旦养成,想要改变过来,就会艰难很多。
刘平当下作为都头,也就领着手下之兵士,不同于其他各部,于每日之间,实际还是进行着认真之训练。
只是因为场地之限制,加上到来的兵部侍郎规矩有些多,不能拉到野外之所,故而,在训练之后,才显得有些无所事事。
这边本部的数百人,刚刚于刘平的命令下,列队完毕,忽然发现,方才踏入的一行官吏,竟直接往其部所在的方向走来。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人有些困惑,即是刘平之于本人,也在此时转过了头。
当看到前方青年官吏的面孔时,他终于有些明白,先前的熟悉,到底是哪里来的了!
面前之人,可不正是有两年没见的范仲淹了吗?
时下之于相见,没有想到,会是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
他又逐渐生出一些疑惑,先前狄青言之新上任的环州通判,莫非正是范仲淹本人。
回忆起与范仲淹在东京城内的交往,刘平不得不承认,范仲淹之于本人,正是一个很有坚持之人。
其人若是如同狄青所言之那般,不惧此间之兵部侍郎,还真的有可能。
看到一群文吏走来,如刘平身后站着的普通兵士,多是有些紧张了。
官大一级压死人。
这群文吏还真是直接管着他们的,先前那位兵部侍郎,说将之功勋抹除,即是抹除,可不正说明了这一点。
可是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的是,这位到来的文吏,似乎和自家的指挥使,不,现在应该是被降职的都头熟悉!
“刘兄,数年不见,未曾想,汝竟然来到了边关效力。上次得闻噩耗,范某还以为见不到你了!”
范仲淹言语中,尽是亲切,丝毫没有见外,更无视了旁边还有这么多人看着。
不远处,兵部李侍郎的脸色,别提有多么难看了。
即方才于帐内,这位环州通判,指着他的鼻子一顿大骂。
左右正是为了刘平之部之事,连李侍郎也不知道,怎么在短短数日之内,此间之事,竟然传的这么远,甚至现在连朝廷都知道。他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有对手,专门进行告密。
便于方才,其本人又惊又怒。
于当下,这位范姓官吏走出来,李侍郎倒也是厚着脸皮,一起走了出来。
这不看还好,一看吓一跳。
在之看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无权无势的边军小将,竟然和这位环州通判认识。
对于范仲淹本人,这位大宋政坛上的新星,李侍郎之于本人,当然知道。
这位可是进士出身,不仅得政事堂的几位相公看重,更是得皇帝称赞过。
此中之于人物,将来之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这也是为何范仲淹几次言语,与之争论,李侍郎也未有难为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样一个政坛新星,自是不愿意直接得罪。
今下见之相识,其人在震惊之余,难免有些怀疑,此间小将的真实身份。
“应该只是之前相识吧!”
范仲淹乃是寒门子弟出身,这于官场上同样不是秘密。
李侍郎还抱着一丝侥幸,以为刘平乃是寒门子弟,这样的话,即是朝中已经开始追究,只要不和权贵扯上关系,那样问题就不大。
可让李侍郎万万没想到的,在同刘平说话后,范仲淹竟直接拿出了圣旨!
“刘平接旨!”
这话一说,便是在校场的所有人,都以行礼。
到后面,圣旨之旨意宣扬开来,李道镇自己都有些站不住了。
作为一个个上任几月,还是从外地调来的官吏,他于东京城内近些时日发生的事情并不熟悉,自然也不知道在数月前,便是刘平一人将大宋朝堂弄了一个天翻地覆。
但圣旨又岂会作假?
旨意中的维护之意又岂会作假?
从这里,便是傻子也能看出来。
此间的边军小将,不仅是和环州通判相识,即是当朝天子,也多欣赏。
好家伙,自己欺负人也就罢了,这次怎么惹了这么一个大祸!
嗯,还是赶紧晕了吧!
“李侍郎!李侍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