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8章 帝归(1 / 2)

加入书签

清化郡。

一队上千人的兵士,保护着一辆马车除了郡城,往关中方向行去。

至于马车内坐着的人,不是旁人,正是数年前来,已经“不理朝政”的皇帝杨广。

杨广在江都待过一年半载,似是觉得无聊,又往更难的郁林郡,便是蜀地也各待很长时间。

在为杨昭专门“请”去游览后,又将朝中不断传出的各种事情之后,杨广实际有些明白嫡长子要做什么了。

这是要挖断世家的根基,到了这个时候,杨广一方面为完全的隔绝开,难以在朝中施加影响力,便是军事大权也在被杨昭手下之人完全掌去,一些念头自然松散下来。

数年时光流逝,却是让杨广的心态平和下来。

皇太子昭想要折腾,而且看起来折腾的不错,加上他本人之权势不断失去,就这样也挺好的。

直到数日前,长安传来的书信,尤其是一应大臣亲自递来的奏表,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皆让杨广认识到,他之长子,也是当下唯一的儿子,是以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只差亲口说出,请他这个大隋皇帝,他这个父亲,禅让之事。

这几年,朝政之于牵挂,实际让杨广也有些心累。

他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更是一个行动派,但在连番打击和意外之下,让之心情大起大落是一方面,却是在不知不觉间,一些心思也淡了下来。

遂在面对禅让这等提议之后,杨广沉思了数日,最终下定了决心。

皇太子杨昭,未有在关中之变,以借机逼迫他这个大隋皇帝退位,或正是留给他这个父亲考虑和观看的机会。

江南之地,是行程的第一步,在这里,杨广之本人,看到了百姓之于安居乐业,官寺之于清廉运行,世家大族威势减弱之后,本地之于平和。

同样是在江南,他看到了皇太子昭,前数年内,兴建学舍,即是乡野之间,时常能听到郎朗读书声。他看到了皇太子昭,前数年于海盗倭寇之打击,即是大隋之船只也能远航,利于民生之际,为官寺输送源源不断的赋税。

……

亲眼之所见,让杨广才认识到,二十多年前,他尚于治下的江都,乃至于整个江南之地,原来在此期间,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

这还是他印象中的江南吗?

于当年他下江南之时的巡视相比,同样是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之内,完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等变化,看在心里,但考虑在脑里。

毫无疑问,全都为皇太子杨昭所治,若是没有他于地方之乱的平定,若是没有他在此期间于吏治和民治的肃清,哪里会有今日?

杨广也曾放下过身段,走在农田里,同农人相谈,倾听他们口中的大隋皇帝和大隋皇太子。也曾路过官寺,问询官吏,于江南,于大隋天下之看法。

世人之于口中,对他的印象,对长子杨昭之印象,那是完全停留在两个方面之内。

换句话说,正是处于两个极端之中,便是此中之事,让杨广有过沉思,有过考虑,有过对个人所行之事的反死,于某些方面而言,在之思考过后,也确实发现了个人施政下的不少问题。

比如大运河之开凿,比如北征。

其中之事,无论世家门阀,其中之压力,最终还是落入到了普通人的身上。

用长子杨昭,曾在之所上的奏书所言,民以为大隋之基本盘。

只要掌握最广大的民意,便是对国朝危害重大的世家门阀,也不用惧怕。因为即便是在此过程失败了,只要掌握有最广大的民心民意,那就有再重头而来的机会。

杨广早数年,在看到长子送来的此中奏书的时候,自是嗤之以鼻。但在江南走访之后,他渐渐明白其中之意。

什么是民心?什么是民意?

大隋之于皇帝的存在,又为了什么?

在这数年的巡游中,在这数年的查探之中,杨广渐渐明悟了一些。

民心,以为百姓之铭记,之感恩。民意,以百姓之所需,之期待。

民心和民意,于个人见看不着,甚至于高高在上的皇帝,也看不到,因为大隋之基层,早为世家大族所垄断。

所以,他杨广只能掌控大隋的宏观,这样下去,很危险,毕竟很容易脱离实际。

过去之所做,过去之发生,正是印证了这一点。

因为皇帝能看到,便是朝堂上所议论的,经常是一堆数字,而是是考量数字的背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家庭,是如何想的。

杨广以前没有注重这些,只是在江南的巡游,真正的深入到基层之后,才发现了此中之于重要。

而皇太子杨昭,“请”他这个父亲,来江南之所,看似巡游,实际上,不正是让之看到这些吗?

其以实际来说明,在地方治理上,他杨昭足以胜任。

以及后面于科举之大力延续推行,于关中之民迁移,以兵制相关改革,又以从举国的改革方面,告诉他这个父亲,其比之更适合治理大隋,以让大隋的国运继续昌盛下去!

杨广看到了,思衬了,所以决定了。

可以见之,皇太子杨昭确实在这些地方,表现的比他这个父亲出色,而且展现了足够的魄力。

早十多年前,先帝杨坚刚刚驾崩,杨广即因长子懦弱之性格,而给上了一课。

时过境迁,竟让杨广生出长子的成长太快了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杨广也有些察觉,自己确实是老了。

便是重新掌权,又如何?

车马的行程,很快。

这比杨广来蜀内巡游的速度还要快。

后十多日,一直于返回关中的路上,大隋皇帝杨广便得沉默了一些,也很少叫侍者去聊天,便是路过之地,经常有官吏拜访,放在以前,他多欣然接受,以做接见,但这一次杨广拒绝了。

长安,大兴城。

皇帝杨广数年未有回归京城,即至长安的消息,已经传了数天时间了。

皇帝为何回来?

这才权贵眼里并不是什么秘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