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传承(九)(2 / 2)
他同时,派出了一对人马,并以上百人做护卫,防止中途变化,以往其中小吏家中寻觅。
现在发现了问题,那么这件事情,能藏得了一日,半日功夫,但绝对不会持续太久。
只有在敌人反应过来前,以确保安全下,将个中人物找来,才能一步步的揭开真相。
当日间,长孙无忌,即于长安府衙内,与皇太子杨倓一起忙碌。
到达下午时,那位搜寻的官吏,历经周折,终于是带到了,因之担心,且杨倓提前有吩咐,是以在之要求下,将之家眷也带了过来。
但在面见皇太子杨倓之后,这位叫刘集的小吏,当即跪地喊冤,然后将之所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出,便是将之收受之贿赂,也全部带来交出。
这行为,于杨倓而言,是实实在在的意外收获。
同夜间,整个长安府衙灯火通明。
正常之办公仍在继续,但能看不到,不断有诸曹掾吏被太子杨倓,当下的长安令问话。
区别是,有的人出来了。然后,有的人,却是永远的出不来了。
这一夜,杨倓,没有睡去。
长孙无忌,也没有睡去。
同样地,整个大兴城内,整个长安府内,不知道有多少人失眠。
到第二天的时候,一封奏书,直接飞入了大兴宫。
今日乃是正常的办公之日。
杨昭这段时间,一直起的晚一些,睡得早一些。
当之到来大兴殿的时候,侍从早早将今日该看的奏本,已经准备好了。
这段时间内,杨昭让房玄龄和杜如晦,为之分担了大量于一行内侍挑选的奏本。
但一些重要之奏书,还是需要他这个皇帝,来亲自进行批阅。
为了减少此中之于事项,杨昭处理之方法,实际上,已经有大明司礼监那股模式了。
内侍之于宫人,于外朝的联系,几乎为无,实际是个很好制衡朝臣的办法。
当然了,也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杨昭只能小心的把持这个度,若是放在一年前,他绝对不会将部分权力轻易交出去,毕竟当下还处于同世家门阀对抗的关键时期。但现在,尤其想到一月前,那次昏厥之后,太医为之诊断的身体,就让杨昭有种命运弄人的感觉。
他以牢牢握住大隋之军权,平天下之乱,以代替老杨成为大隋皇帝,刚行治理,但以多年来,不知不觉间,遗留下来的旧疾,几乎要去他的命。
徒然之间,生出一种,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感觉。
接下来的生命,无论是还有三年,还是五年。
他必须让自己的接班人能够成长起来,让大隋当下一些列不符合时代的律令制度以革新,必须将未尽之事业,持续下去。
这等急迫,于杨昭这个帝王而言,即使死一些贪官污吏也不算什么。
这是一种警告,更是为大隋接下来的百年基业,以刮骨疗伤。
但贪官焉能杀完,他这次所行之事,正能处理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借今次之机,在转移朝臣,尤其世家大族门阀之视线时,以进行大隋制度之革新。
大隋是三省六部制为后千年之所用,以中书做决策,尚书做执行,门下以为审议。
相互之于牵制,是能集思广益,有利于中央权力之集中,防止黄权之丢失。
但在此中制度下,各部之职位,多有重复,加剧了吃空饷,以为国库的负担是一方面,更以使得程序漫长,不利于民生和地方之治理。
这里面,自是需要细化,更以明确权力来源和作用。
此中,自然涉及到了大隋制度之根本,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
还有大隋军权之调整,以及当下于世家门阀打压下,王商所领导的专门为皇帝负责的绣衣卫之地方管理……
此中为大隋未来,以做打根基之事,还有许多。
新的风暴已经形成,杨昭两世为人,超越前人之智慧,加上他牢牢把握军权,又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徽等人相辅佐,才能走到今天。
长子杨倓,当今大隋太子,也正是需要一场大的风浪洗礼,使之彻底认清楚,这个世界之残酷。
同样,也是对长子的一个机会,一个考验。
大隋之天下,眼见是他这个皇帝掌管,在可见的未来,因身体之原因,杨昭不得不让年少的太子杨倓以亲政。
“陛下,太子殿下刚刚让人送来的奏报!”
杨昭刚一坐在案几一侧,内侍即将一卷奏书送来。
正是长子杨倓亲笔所书。
能在两天之内,发现问题,并以开始解决问题,于杨倓的评价,杨昭自是上了一个台阶。
他看到杨倓奏书中所书,相应之建议,还有提到的长孙无忌等名字。
几乎没有过多批阅,只是轻轻的书写了一个“可”字。
杨昭随之看向在门口躬立的内侍,道:“将之送到尚书省,让刑部等多部,配合皇太子行事。
对了,安顺将军徐世勣昨日归来,让之下午来见朕!”
“诺!”内侍拿过奏书,当即离开,去按照杨昭指示以行事。
杨昭这才将目光,盯到案几上,放置的奏书之上。
高句丽之战,突厥之击,周法尚、张须陀、李靖等皆取得了全面胜利。
这是这些时日来,传来的好消息!
而江南沿海也有好消息传来,即是多年前,杨昭即让地方兵士设立的水师,正以清退了倭寇,在保护本地百姓安全的同时,正以发展海贸,以向更远之地,以作行商。
在下面的奏书里,还有汇报今岁大隋粮产的继续奏报,内中之叙述,比前几日的更要详细一样。
足可见,在两年的修养生息之下,大隋这个庞大的国度,正在恢复元气。在达到开皇年间的巅峰水平之时,人口于这两岁来,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且于同时,在边关事上,未于天下产生太大影响,证明了集结精锐兵力于边防,时刻防卫,不轻易行举国之力,以行讨伐来犯之敌的正确性。
在最后的文书里,乃是张须陀上书,言及对杨昭本人,决心建立大隋骑兵军团,更以专门设立马匹圈养之地的看法。
未来的战争,于杨昭所书那般,乃是马上的战争。
马背之上,是以为有很强的激动灵活性。
张须陀于此非常同意,只是在杨昭前番设想,于各州学之地,开始马术骑射之课目上,作为领军之大将,张须陀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