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燕王杨倓(2 / 2)
虽说没有红砖瓦房,但干干净净的茅草屋还是有的。
至于工程进度方面,更是开创性的实施起了三班倒。
伙食等诸多方面亦有改进。
继而,短短数日内,就看出了成效。
同样的人数,相对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杨昭本处工地的效率明显要高上不少。
而另一方面,因做工而产生的伤亡人数大大减少。甚至在实行改革后,除了两个重伤员外,再无出现死亡的情况。
此事很快就传到了杨广的耳中。
行宫内,杨广让内侍将杨昭负责工地,所行之事,全数整理,让之过目,再按照所划分的规章制度,进行比对,心中顿时有了计较。
“太子言之有理,这便是事实!可让楚国公他们看看!”
当日间,老杨便对太子杨昭发出了表扬,甚至五百金的赏赐。
杨昭是个干脆的人,他直接把这五百金,奖赏给了本工地的人。
于是,就在五月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杨昭便受到了工地内,数万民夫的忠心。
“太子实乃仁厚之人,为我大隋百姓之福!”
大家不约而言的给出了这般结论。
而后,在老杨的态度下,无论是营造东都的工地,还是修建运河的工地,都尝试着进行了改革。
底层民夫的好处是,只要你给他一点好处,那他就会用百分之百的精力,为你做工。
故而,整个工地的劳动效率都以可见的速度,有了提升。
当杨素发现自己错了,并对杨昭的先见之明,大有感慨时。
皇太子杨昭,早已率领千人,往山东而去。
他的队伍里,除了五百东宫宿卫,三百后勤补给队伍,另有一百名来护儿给挑选来的中层将领外,余者便是百名今岁科举落选的士子,尤其很多事来源于山东的士子。
这群士子,恰是杨昭让房玄龄在京师,以他的名义招揽而来。
其中的山东士子,不少人都是出自本地士族,恰是杨昭进行征兵的一大助力。
余者,也都识字,恰可用来,做一些文书活儿。
而得杨广的命令,来护儿这个大隋军中的定海神针,按照杨昭的私信,也是于关中开始招募新卒。
两者合计,于今岁的九月,在辽东集结。
并于明年的三月前,正式对高句丽发动进攻。
此中的时间安排,相当紧迫。但即便是这样,皇帝杨广还是嫌弃太慢了,就在杨昭请示离开洛阳之前,杨广还将之叫到行宫之内,说道了一场。
六月初,杨昭即将抵达山东地界时。
远在洛阳的杨广再次启程,他这一次,正是沿着心拓宽的运河,直下江都。
而对京师,杨广再次做出了出乎所有人,包括杨昭自己预料的安排。
封杨昭长子杨倓为燕王,留守京师大兴!
就这样,不过两岁来的皇长子杨倓,在无数羡慕的眼神中,被奉了王。
这无疑,再次作为了杨昭的储君地位。
一瞬间,让许多对齐王杨暕看好的臣子,纷纷调转了方向,打算好好巴结太子。
据闻消息传出的那一日,齐王杨暕于船上,硬生生的喝了一晚上的酒,差点醉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