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章 三化厂成功改制(1 / 2)

加入书签

九月初的一天,被号称华夏四大火炉之一的荆东,在经过了入秋以来的第一波冷空气南下后,暑气渐消。市三化厂也提前完成了改制,成为了荆东市第一家砸破铁饭碗的国字号大型化工企业,改制后的国营荆东市第三化工厂,那沾满灰尘的厂牌,被摘了下来,被骤新的“荆东市朝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取代。改制后的朝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停掉了两条一直亏损的生产线,这两条生产线不久将会整体迁移到正在兴建的红光化工厂。

企业改制后,江朝北感到变化最大的是人事的变化,公司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精兵简政,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把原先庞杂的机构裁撤合并为现在的八大部门,公司设总经理一名,曹振新从书记摇身一变成为了总经理,并不奇怪,最让江朝北大跌眼镜的是副总经理一职,竟然是他的姐夫黎阳,总经理、副总经理办公室以下是人事行政部,厂办被裁撤掉了,陈雅静如愿坐上了人事行政部主管的位置,何晶屈居副主管,小文还是文员。

再就是财务部,原先的供销科改为购销部,设计部改成了研发部,生产科被裁撤掉入,车间主管直接归总经理管,在生产这一块人事变化最大,原先的厂长张汉生调到了化工局企管处,原化工局企管处处长江朝芳果然升了一级,成为了江副局长,她也是化工局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局长。

原主控车间主任李杰,因为车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被免职,被免职的还有刘刚等一大批追随李杰的死忠分子,原生产科长孔杰接替李杰做了主控车间的主管。

原技术部裁撤掉了,并入设备部,聂为民任设备部主管,罗致远副主管,质检部改为了品质保障部,简称品保部,安保部,这八大部门。后来江朝北从姐夫黎阳那里了解到,这一人事改制是他的杰作,是他在南方的经济特区考察时,从合资企业那里学来的。

这一人事结构后来被江朝北复制到了红光化工厂的企业管理中,红光化工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都一直沿袭了这一组织机构。

这些人事的变动,说的好听一点叫优胜劣汰,在江朝北看来更像是排除异己,通过这次的企业改制,把那些跟曹振新不是一条心的人,全部优胜劣汰掉了。江朝北不得不佩服曹振新的手段之阴险狠毒。

除了管理层的人事变动外,车间的变化更大,停掉了两条生产线,就等于是砸掉了几百人的饭碗,除此之外还有长期请“病假”的,吃空饷的,搞副业的那些长期不上班,或者一个月来点个卯画个圈的,也有几百人则全部按实际工作年限买断了工龄,加上竞争上岗淘汰掉的人,改制后的朝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原先叫职工)由原先的二千八百多人,一下子锐减到只有一千五百多人,整整减少了近一倍。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比方原先的四班三运转,效仿经济特区合资企业的模式改为三班倒,有些不重要的岗位甚至施行两班制,这一举措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

最新鲜的是公司引进了深圳经济特区外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取消了过去国营企业不管效益好不好都要发季度奖,年终奖的这一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实施了更加细分责任机制的绩效考核指标,各部门主管要签责任状,完不成的只发百分之八十的工资,完成绩效考核的发全工资,超额完成绩效考核指标的按比例计发超产奖,部门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的还有安全奖。这些新鲜的东西,伴随着朝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应运而生,极大的激发了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过去懒懒散散的现象不见了,改制后的第一个月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朝晖化工有限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绝大部分岗位上的员工工资比改制前多出了一大截。这一先进而且经过实践检验成功的绩效管理模式,后来也被江朝北复制到了红光化工厂的绩效考核中。

在江朝北的运作下,国庆长假后钟一鸣、江晓旭顺利进入朝晖化工有限公司,被分配到了主控车间,开始了在化工厂的实习生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