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章 上善若水(2 / 2)

加入书签

大周虽然禁海,但盛长桢深知,私底下的走私肯定禁之不绝,大周和番邦一直都有着规模庞大的海上贸易往来。

否则,就不能解释江浙道工商业的异常繁荣。

盛长桢不关注江浙道的海上走私问题,他关注的,是土豆玉米等物都有寻到的可能。

只要有了这些宝贝,无论日后什么朝代,是谁当家,百姓们都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至少不用再挣扎在温饱的生死线上了。

一念及此,盛长桢立刻和徐文长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盛长桢依照记忆,画下了土豆玉米等作物的图样,并拜托徐文长回到金陵之后,留心打探这些作物。

徐文长有些惊讶于盛长桢思路的天马行空,他不能够理解,难道凭图上画的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就能让天下百姓都吃得饱了吗?

出于对盛长桢的信任,徐文长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但这样一来,也就相当于承认了徐文长早就知道,江浙道禁海的失败,以及走私行为的猖獗。

徐文长听说过盛长桢在巡抚衙门时发生的不愉快,有些担心盛长桢想不开,便试探性地出言宽慰道:

“长桢,这海贸一事,不是江浙道的上下官员不管,而是没法管。

一旦禁止海贸,江浙道生产的货物就会积压,工坊主就会破产,桑田就会成为废土,工人和农民们就会无处可去。

牵一发而动全身,实在是动不得啊!”

盛长桢面色平静:“师兄,其实我反对禁海,希望大力发展海贸。只有这样,才能开眼看世界。”

徐文长对盛长桢口中的名词不是很理解,但并不妨碍他明白了盛长桢的态度,但这又让他疑惑了:“那你当初为何和黄师爷闹得不愉快?”

盛长桢轻笑一声:“我只是看不惯他们划地自治的做派罢了。难道为了江浙道的商贸,就能不顾天下百姓的饭碗?

江浙道发展,是建立在其余地方百姓饿肚子的前提上的!

江浙道改稻为桑,这就意味着天下要向江浙道输粮。

但天下一共就这么多粮,本来也就能勉强维持。如今供了这么多给江浙道,其他地方的百姓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天下粮食的产量,这样才能让江浙道有足够的底气发展商贸。

可惜,王世昌身为江浙道巡抚,对此却视而不见。他的眼皮子实在太浅了,眼界只在江浙道之内,却看不到整个大周!”

盛长桢说到这,恳切地看向徐文长:“师兄,我之所以让你寻找那几样东西,就是为了补上这一环,希望师兄一定要重视啊!”

徐文长终于明白了盛长桢的顾虑,郑重地点头道:

“师弟放心,我回去之后一定用心寻找这些东西。我会四处张榜,重金悬赏,只要它们真的存在,一定能找到!”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是那个小道童:“二位居士,斋饭做好了。”

徐文长收起桌上所画图样,然后柔声道:“进来吧。”

小道童打开门,手中端着一个托盘,盘子里是几个木碗,碗中盛着饭菜。

“二位居士慢用。”

将饭菜摆放好后,小道童便告辞了。

盛长桢和徐文长也有些饿了,便端起碗筷吃了起来。

这清风观的斋饭果然名不虚传,十分可口,让二人食欲大振,连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盛长桢也觉得清爽至极。

只不过二人在吃饭时,都想到了刚刚所谈的话题,不由地相视一笑。

午后,师兄弟二人在玄妙上人门外告谢赠饭之恩,见屋内没有什么反应,二人也不再多言,径自下山去了。

屋内,玄妙上人也察觉到了二人离去。

他双眼微闭,轻轻捋了捋胡须,脸上带着笑容,轻声自语:

“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