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观城(2 / 2)
三千精兵,吓不倒守城敌将,
九千民夫,论战力尚不如三千精兵,则反能吓倒敌城守将。
【徒精兵能成之事,人多势众或不能成,人多势众能成之事,徒有战力人数不足则亦不能成。
若以精兵为虎,以弱兵为狗,则虎狗各有其用。】
放于今时,围三缺一是为给敌军留一后路,看是否能吓走敌军,以得意外战果。
三千精兵是断不足吓退黄巾的,但两万民夫则有可能。
攻城第一步,围城,刘关张三人把三方城门前列好阵势,把城门堵住之后,攻城第二步,观城,李孟羲跟着刘备,远远的围着城池绕了一圈,以知哪向城墙高,哪向城墙矮,哪向城墙新,哪向城墙旧,又哪向有护城河,哪向没有护城河。
转了一圈,李孟羲首先一个感觉,南和城非常大,比当日攻打的文安县城大的多,城墙也高的多。
攻城器械到今日为止,军中能生产的,依然只有攻城梯和攻城椎而已。
要造攻城梯,先要知城高。
李孟羲遥望着高耸的城墙,皱眉看了片刻,问,“玄德公,你观此城,墙高几许?”
刘备凝望片刻,“四丈有余……近五丈。”
五丈高的墙,则攻城梯应长六丈,梯子不可能直直的贴在城墙上,而是以一定角度靠在城墙上,按攻城梯与城墙的角度大小不同,则最小梯长也有不同。
当攻城梯与城墙夹角分别是三十度,四十五度,六十度的时候,那么攻城梯的长度就可以直接精确的算出来了,因为三十度,四十五度,六十度这三个度数是特殊角。
城墙高度看完了,至于城墙是什么材质的,是土是石,坚固不坚固,则就没必要看了,现在又没有投石机,没办法砸城墙,城坚固与否没观察的必要。
日后若是有投石机之时,在攻城之前先探查清四方城墙的材质则就很有必要。
石墙砖墙要比土墙坚固,新城墙要比年久失修的旧城墙坚固,高大的城墙比低矮的城墙坚固,要用投石机砸城之时,投石机往低矮旧土墙处砸比砸别处更容易把墙砸塌。
除城墙材质不需理会之外,城高也是需留意之处。
墙高则必宽,未有城墙高反而墙上过道窄的情况,城上过道宽则能容纳更多的兵力,于我方攻城来说,城上敌军兵力越密,我越难成功登上城头。
转了一圈,李孟羲发现,南墙高而北墙矮,墙最高的是南墙,最低的则是东墙。
因此,攻城方向是东墙。
东墙矮,则我军将士爬上城墙的速度更快,兵力投放速度更快,墙矮则墙上过道必窄,过道能容纳的兵力必少,利我军登墙。
已经决定了攻东墙,李孟羲和刘备就不去其他墙看了,他们在东门外遥观墙下护城河。
好的消息是,护城河里的水干了,里边没有水,坏消息是护城河沟看样子挺深,我方士卒抬梯靠城之时,过护城河沟时会艰难许多。
吊桥。
南和城吊桥已被高高拉起,观其宽则可知攻城锥轮距应做多宽,轮太宽过吊桥则不方便。
吊桥后应该是城门洞,城门洞的宽窄更为重要,城门洞大小决定攻城椎尺寸大小。
于文安县攻城一战,李孟羲推演城门洞咫尺距离之中,破门之后,攻城椎是由攻城之士推着往前走,还是攻城椎放一边不管,甲士从攻城椎旁绕过去,直接朝围堵城门的敌军攻去。
当时的推论是,看敌我对比如何。
敌为陷阵营,我为黄巾,我攻城,敌守,则攻城椎撞破城门之后,我必须推着攻城椎继续往里撞,因为敌军是陷阵营,直接与之接触我冲不开陷阵营的围堵,把攻城椎当冲车往前撞,反而有可能撞开条路。
反过来。我是陷阵营攻城,敌黄巾守城,则攻城椎破门之后,必须把攻城椎丢在一边,我甲士直突而去。
因我陷阵营精锐,短兵相接能发挥最大优势,如果隔着攻城椎和黄巾角力推来推去的,则死死限制住了陷阵营的战力。
现在情况,义军与黄巾,毫无疑问,义军精强,而黄巾羸弱,故,攻城锥破门之后,要丢在一边,于是也就没必要做刚好卡住城门洞宽度的巨型攻城锥,普通攻城椎就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