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人和地利皆无,恰有天时为助(1 / 2)
[[捕鱼已经开始了,网绳栓在了木轴上,几个士卒站在冰洞边,拼命的去转动木轴,木轴快速转了起来,连带着把冰面下水里的鱼网也甩动起来。
河面上,只听着木轴吱扭扭的转着。
“会有鱼吗?”李孟羲问。
话音方落,关羽朝冰上招呼,让起网。
接着,几个士卒放下木轴,齐力去拉网。
网在水下,很沉,几人把网艰难的拽出水面,网出了水,离得老远,李孟羲就看见了,网里很多鱼在蹦哒。
一网收获满满。
李孟羲见冰下捕鱼的效率这么霸道,他忍不住朝河上跑去要过去看看。
关羽阻拦不及,李孟羲就跑到河上了。
冬捕的效率高到让李孟羲惊讶,捕鱼这件事,李孟羲多曾见识,不管是行军之时还是方至巨鹿渔队刚出之时,渔队出去捕鱼,网撒下去,还不一定能见到鱼,纵是能见到鱼,一网超不过二十条。
可现在一网下去,活蹦乱跳的大鱼小鱼一数多达三十四条。
李孟羲疑惑极了,他疑惑冰洞就凿出了一会儿,鱼这么快就聚过来了。
本着一探究竟的想法,李孟羲让暂停了捕鱼,他到了冰洞边,蹲在那里,揣着手,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冰洞下黑咕隆咚的水。
一旁,关羽也不打扰,小心的看护着。
守着冰洞等了不久,李孟羲看到水面有水波开始荡漾,一眨眼,灰色的鱼背浮现在水面。
又一个眨眼,鱼头露出来了。
鱼就在眼前唾手可得,李孟羲忍不住了,他下手猛地下去想抓鱼。
结果他这一个妄动,脚下一滑,身体就失衡要往冰洞里掉。
在这个危险的刹那,李孟羲瞳孔紧缩,心脏一紧,脑海中瞬时闪现过好多信息,据说失足掉到冰洞里后,会被水冲到冰面以下,冰厚的跟个锅盖一样,顶都顶不开,救都没法救……
又据说,人溺水之后,两分钟就要窒息而死……
心乎完蛋死定了的李孟羲,突然身体有失重的感觉,然后他飞起来了。
是关羽手疾眼快,关羽就在边守着,眼看不对,他一把把李孟羲抓住了。关羽提着李孟羲衣服把李孟羲悬空提了起来,跟提小孩儿一样,直接一路提溜到岸边才放下。
旁边,几个士卒看的笑得不行。
直到在岸边,脚落地,李孟羲才恍然回过神来,他一阵后怕,妈呀,差点掉冰窟窿里死掉了!
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后怕不已的李孟羲赶紧对关羽说,“关将军,冬捕之事,危险非常,需立严令警示众人,不可拖延!”
关羽看着方才差点掉水里死掉,却还惦记别人的李孟羲,关羽张了张嘴,道,“还是先管好你自己,再管别个。”
关羽是在训斥了。
方才要不是跟过去看着,他李孟羲人已经掉冰窟窿里了,这要人没救回来,死了,回去咋跟大哥交代?
生恐再出事,关羽叫来甲士两人,令看住李孟羲,不让李孟羲上河上。
关羽拎着篓子捡鱼去了,关羽把鱼捡了回来,李孟羲在河边,在冻手的冰冷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把冬捕相关技术也记录完了。
冰下捕鱼技术要点,一是甩网的木轴;二是凿冰工具,没得用就用雄戟,时间充足就做专门的凿冰锤;第三,安全事宜,冰窟窿很容易掉进去,得注意安全。
鱼捕到了,三十多条鱼装了大半篓子,这还是第一网,一网就半篓子,冰下捕鱼的效率,太恐怖了。
原来,河面上的冰层凿开一点,用不多久,好多鱼就顺着风聚集到冰洞那里,鱼对空气的感知如此敏感。
在河边,关羽找了个河边的大石头,把石头抱起,哐咚哐咚一阵砸,砸了个冰窟窿之后。
然后,凑着冰冷的河水,关羽杀鱼刮鳞忙的不停。
这时,匠营副官鲁犁来了。
李孟羲随手把杀鱼取的鱼鳔交给鲁犁,随带问了一句,“鲁犁,这几天造了多少船了?”
“一百六十多。”鲁犁答,紧接着,鲁犁底气不足的说到,“军师,造船还缺点东西……”
李孟羲微微疑惑,“缺什么?木头?”他盯着鲁犁疑惑问道。
“不缺木头,是桐油,还有漆。”
在鲁犁的讲述中,李孟羲听明白了,他想起来了,之前在行军之时,造的第一批鱼鹰舟是行军途中边行军边仓促做成的。当时乃是在军中,木匠们勉强把一些破木板给拼成了小舟样子之后,下水发现各种漏水。
这已不是木工技术可以解决的了,就算精工制作,就算全用上茆榫嵌合结构,木头的缝该漏水还是漏水。
于当时,为解决问题,特意找了造船匠人询问关键,得知要用胶漆填缝后,又从造弓匠人处得到了熬鱼胶的方法,有了胶,填了缝,鱼鹰舟才不再漏水,这才能下水捕鱼。
可只用鱼胶,不用漆和麻丝填充,鱼胶泡水里泡个一两天,胶就泡掉了。
当时有的用就行,无所谓,每天刷一次胶,麻烦归麻烦,总归能有船用。
现在不同了,现在不是行军了,不是将就一下就完了,现在要大造船只,要造成千上万只船去大肆捕鱼,便不能再将就,不能再是三两天就漏水的船。
所以,除鱼胶,麻线,桐油,漆,尤其是桐油和漆,必须得有,这是造船的关键。
李孟羲眉头紧皱,桐油和漆这两样东西,军中没有啊,桐油倒是有个几十上百斤,漆一点没有。
李孟羲好奇问鲁犁,“既然桐油生漆皆缺,那你们造的船,下水能成吗?”
鲁犁答说,“我们合计鱼胶填了缝后,再拿火把鱼胶烤了烤,这样粘的紧实,不容易泡开,倒能经得水。只是,没有漆,还是不能长久。”
李孟羲惊讶的看着鲁犁,鲁犁这群木匠,竟然只用鱼胶便做出了有较长耐久的船只,在物资紧缺的现在,木匠们想出的这个办法,价值千金。
完整工艺的渔船,用上鱼胶,用上麻线,用上桐油,用上漆,这样一艘工序完备的船,可以使用数年之久。
鲁犁他们做的船,只用了鱼胶,只加了一个烤干工艺,耐久很短,顶多用一两个月。
然而,这一个月已经足够了。
捕鱼本就是为了解一时之急,捕一个月鱼,就到明年春天了,到时买的粮食也到了,捕鱼不那么要紧了,渔船这一个月的使用耐久,恰好够用。
李孟羲意识到木匠们解决了一个重要技术问题,他问鲁犁,这个想到烤胶方法的匠人,有没有记功?
鲁犁则说,有记着。
李孟羲不由点了点头。
从此处,木匠营这一营,实则是全军之中规则体系最完备的一营,李孟羲长久不在匠营,匠营自身的激赏机制依然有序进行着,达到了可以独立运行的水平。
对那个想出办法延长了鱼胶使用寿命的木匠,鲁犁说赏人十斤粮食,二斤立赏,剩下八斤日后再赏,李孟羲觉得,赏的太少了,便改为粮食百斤,钱十贯,写了军票,令鲁犁交于那个木匠。
李孟羲意识到,鲁犁这家伙虽为匠营副官,主使着一大堆事,但鲁犁这家伙扣扣搜搜的一点不大气,正好来了,李孟羲便顺道去看了看鲁犁这段时间以来所记的各项功赏。
鲁犁本人不识字的,不识字的鲁犁记东西全靠脑子记,难为他还能把事情全都记住。
扎营河边的这段时间,鲁犁记下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如鱼胶,因大造船只,需要熬制大量鱼胶,鱼胶又需人手去捶打,耗费人手多矣。
有一人提议,可以找来石舂砸胶,省却人手,众人便寻来石舂,果然能把胶砸的又烂又软,一人抵的上三十个人。
依鲁犁自己的判断,鲁犁觉得此建议很好,便赏人十斤粮。
又有,造船需要烤胶,可船虽是鱼鹰小舟,船身轻巧,可一艘鱼鹰舟也重几十斤,抬着烤会很累人。于是有人便道,可以做个架子把船放高,也好便利。
李孟羲去看了匠人们制作的专用于烤胶的木架子,架子看起来很简单,但看着很好用。
匠人们把船放在架子上,人拿着火把在下边来回烤,烤完了船舱里边,翻过来又烤外边,简单却高效。
李孟羲还注意到一点,这种简单的架子已经成规模了,木工营地一大片都是这种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