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三十六章 营救刘洪(2 / 2)

加入书签

以李孟羲对古代官府的了解,一个触动贪污案件的忠良被抓进了牢狱之中,这时,要是有人在朝上搭救,只要露出个搭救的意思,那完了,人立马就要死到牢里,死人才是最安全的。

此行虽是救人,可万不能直接道明是要救人,意图一流露出来,刘洪就死了。

李孟羲觉得公文得改,他觉得公文大意最好如下——

公文当中,最好是把刘备拉进来,刘备是如今能借助的最强助力了,可以借口说刘洪乃是刘备故交,其人虽贪赃枉法,乃因其家贫所致,其家有老母,重病不愈,故而贪墨钱财,乃为给老母治病。不管他贪墨多少,刘备刘玄德会十倍奉还朝廷。

然后,再说什么陛下圣明,陛下仁义,当能体谅一忠孝之人。

再不着痕迹的提出,巨鹿体量朝廷难处,欲以百万之财献与朝廷,以使朝廷能接济如刘洪之类的贫苦官员,使其不致作奸犯科。

然后,再提出有想把刘洪带到巨鹿去的意图。

再提到,巨鹿一年经营,粮草已足,兵马强盛,朝廷有召,必来应命。这是无声的震慑。

在李孟羲的设计中,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假言刘洪是刘备故交,乃是借刘备名头。又说刘洪的确贪污,是以退为尽。谁都知道刘洪是被冤枉的,可要是当朝去说刘洪不是被冤枉的,是清白的,那什么意思?他刘洪要是清白的,那岂不是他查的帐都是真的,岂不是真的有人贪没国财,冤枉他刘洪一个清白的人,岂不是上到三公下到典狱都脱不了干系?

事实归事实,可不能明说的,一说出来,就得面临所有官员的敌对。所以,干脆把贪污之事应下。

在这灵帝一朝,贪污算不得多大的事儿,灵帝自己都卖官了。

公文中说刘备欲以十倍钱财补足刘洪贪墨的钱财,目的就是为了找那么一个台阶。

然后,假言说刘洪乃是因给老母看病才不得已贪墨,这虽然是胡说,虽然连蔡邕都不知道刘洪老母还在不在,但无所谓,又没人去明查。

儒家以忠孝治国,大汉也以忠孝之国,给刘洪安这么一个故事,这就是道德绑架,绑架无论灵帝还是百官都不好痛下杀手。

然后,再吹捧一下灵帝的仁义,灵帝也就会顺水推舟了。

再说巨鹿进献百万钱以供朝廷招抚那些家贫官员,这叫政治献金,给钱是主要,理由只是随便找个给钱由头而已。百万钱虽不多,可也不少,钱给到了朝廷,说是招抚家贫官员,最终落到谁头上,还不是官员们说了算,所有官员都将成受益者,也就没理由反对。

特意明说了把刘洪带走,这是为了安抚官员们的担忧,这等于告诉官员们,把刘洪带去巨鹿,朝中的事,国库的事儿,一笔勾销,再跟刘洪无关了。

最后,说巨鹿粮草足实兵强马壮,明面上看,是刘备的拳拳报国之心,内里,却是再一次以武力重申巨鹿的份量,让朝中官员掂量掂量看看值不值得为刘洪一个小人物得罪了镇东将军。

在此恩威并施的策略下,交了刘洪,问题不大,上至灵帝下至百官既能得仁义名声,又能得钱财利益,要是弄死刘洪,百官得罪刘备,灵帝与百官得不了钱财了,还可能落一个不恤人心的坏名声。

进有小害,退有大利,两相权衡,灵帝与百官必然退却,刘洪将因此保得性命。

李孟羲是完全出于成事考虑的,蔡邕是个老实人,他很不理解李孟羲的做法,蔡邕言辞激烈的跟李孟羲争辨说那刘洪绝未犯法,是诬陷。

李孟羲不为所动,坚持如此,救人还得靠李孟羲,蔡邕不得不同意了。

对蔡邕或者刘洪这些读书人来讲,视名节高于一次,可活着更重要啊。

一切准备妥当,钱财散出去了,官员们也上下打点过了,公文也准备好了,翌日,使者以中山亭侯镇东将军刘备刘玄德名义上朝晋见。

朝堂之上,一切如预期所料。

官员们私下收了钱,又恰不日前他们拿到了纸张发卖的生意赚了不少,双方利益已深,又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小人物,官员们虽不至于在旁说好话,可也不至于出言攻讦。

一切顺利,牢中的刘洪当场被灵帝下令释放了。

连一天都没隔,李孟羲见到了蓬头垢面意志消沉的刘洪。

——

蔡邕家里,蔡邕与刘洪相见,两人一阵感慨,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刘洪知道自己乃是被镇东将军刘备刘玄德搭救,刘洪很不解,他与刘备并无交情。

李孟羲笑着道,“朝廷不容人,自有容人处,我巨鹿正需先生这般高才呢。”

话谈着谈着,难免就谈到了珠算之术。

——

“我给你说个数,你算一算如何?”李孟羲对刘洪说到。

刘洪哗啦一声把算盘归位。

“一村有八千六百五十七人,有一百二十三万六千四百村,共有多少人。”

李孟羲出的这个题目很简单,难度全在计算量上。

李孟羲拿着笔开始算,刘洪噼里啪啦的拨算珠,李孟羲还没把竖式列好,刘洪已经算完了。

“额,等我算一下。”李孟羲吭吭哧哧的列好了式子,乘一下进一下加一下的,好一会儿才算完,算完之后,跟刘洪的结果对了一下,结果一样。

李孟羲笑着挠了挠头,“你怎么算的,那么快。”

李孟羲知道珠算术厉害,便求刘洪教他。

刘洪受了李孟羲救命之恩,自然不会藏私。

然后的情景就是,刘洪劈哩叭啦的拨着算盘讲解珠算之法,李孟羲凑边上跟刘洪跪坐在一起,凑头看着。

蔡邕静静的看着这一幕,满眼的笑意。

李孟羲又被蔡邕高看了,在蔡邕眼里,李孟羲好学极了,完全一个又聪明又好学的良才美玉,蔡邕越看越喜欢。

反正,让蔡邕凑到刘洪跟前竖耳倾听虚心求教,蔡邕自认为做不到。

李孟羲没有蔡邕的身份负担,心理负担,这有年龄关系,李孟羲尚年少,行事百无禁忌,这更根性格有关系,哪怕有朝一日等李孟羲翩翩而立,遇到感兴趣的东西,不管对方是寻常百姓还是贩夫走卒,他依然也会过去讨教,而不会有丝毫身份负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