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章 国储肉(1 / 2)

加入书签

国储肉,即“国家储备冻肉”,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

国储肉自96年开始施行,是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或者平抑物价波动的重要手段。遇到自然灾害,国储肉可用于紧急供应,每当猪肉资源紧缺或者价格上涨比较厉害的时候,国家也会动用储备肉来平衡市场。

我们在市场看到的冻猪肉,一般有三种,最常见的是肉商在猪肉行情不好的时候冷冻起来,等价格涨了再去售卖,还有就是来自进口的冷冻猪肉,受饮食习惯的影响,西方国家的猪肉需求量远低中国,有一部分便会冷冻后来到中国市场。

还有一种,就是国家向市场投放的储备猪肉。国储肉每年筹备三轮,每四个月为一个周期,也就是说每过四个月国储肉便会更新替换,将原储肉投放市场,保证入市之后的冻肉品质。国储肉都来自大型养殖基地,检疫、加工等工序要求严格,是市场上的放心肉。

国储肉的储存会经历招标工作,尤其是新起的储肉基地,会经过严格的设备、环境审查。历经近十年发展,国储肉从存储分布、养殖基地到储存基地,逐渐摸索出更完备的方案,也将在很快出台具体的冷库资质标准等等。

多年以来,青宁省的国储肉都分布在其他城市,而明年元旦之后,第一批国储肉将来到青岩市。但招标工作还未启动,平城山就炸了一颗惊雷。

曾昭达说到了症结所在,如果青岩市的冷库风暴不能快速平息,来年的国储肉该如何安置?带病工作还要参与招标,那是要出大事的!

从二人的本意,这一次都想治到本,市局也是这样的想法,从食品安全到责任落实,平城山这样的恶劣事件不能再出了。

然而,当下这个话题、此刻这个氛围,如果说曾昭达只是为了来聊技术的事,那应该是把事情想简单了。这一路谈下来,在胡殊同情绪正昂的时候抛出来国储肉,再回想那段对话,隐约还有点往此处引的意思。

但景象与曾昭达所想不太一样,因为他看到的只有沉默,按常理,这眼前人应该会先打个哈哈,起码也该说上几句心有余而力不足之类的话。这些,曾昭达都做好了准备,想着关于国储肉听听有无其他的解法,但对方却不再应了,话到这里,突然便没有来往了。

曾昭达心知,即便没有平城山事件,国储肉全市竞标,同兴也不会参与。本质上国储肉属于租库,租金的收益岂能比得上进进出出的流水账目,以同兴的发展势头,时刻都在发生的配送与交易才是生财之道。

而且国储肉动辄上万吨,压在这里绝非明智之举。

若不是这样的场合,胡殊同又想出去走走了。

假如同兴参与国储肉,最大的问题是库容不足,大蒜已经压得不能喘,一万多吨国储肉,此时无论如何都调配不开。除非他选择断了与盘渚的鱼虾生意,但那是不现实的。胡殊同虽有应急之法,那他又没有钱去做那件事。

更重要的是,国储肉并不是说拉来的是成吨成吨的冻猪肉,而是一头头直接从养殖场拉过来的活猪!

也就是说,同兴要建立一套初加工体系,包括检疫、屠宰、清洗、分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