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5章 绝境逢生(2 / 2)

加入书签

而大明朝马匹资源稀缺,和满清交恶之后,可以说基本失去了优质的战马来源地,战马的质量和数量都远不如骑兵家底厚实的满清。

骑兵标的骑兵装备虽好,但也只是保证了至少一人能有一马。

骑兵标的胯下做起经过连续两天的鏖战,此时早已是疲惫不堪,就算撤出战场也跑不过清军的镶黄旗满洲八旗兵。

届时不但跑不了,还会自乱阵脚,给予清军的镶黄旗满洲八旗兵以可乘之机。

“找副标统,咱们来世再做袍泽,一起作战!”

浑身血污的高杰此时也是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高杰心里也清楚,除非出现奇迹,否则他们今天在劫难逃。

在高杰的眼中,讲武堂出身的新军将领虽然战力不俗,指挥能力也比较出众。但他们练兵打仗都太过死板,抱着《陆军士兵操典》不放,颇有些抱守残缺的味道。

今天和骑兵标一起打的这仗,高杰改变了对新军的看法。新军中的将领也不是抱守残缺之辈。

为了拦住清军的南下,赵风雨甚至让骑兵下马作战,兵取得了难得的胜利,虽然是惨胜,但就结果而言他们赢了!是清军率先主动撤出了战场。

自从和这支鞑子最为精锐的骑兵鏖战以来,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给两甲喇的满洲镶黄旗八旗兵将近八百人的伤亡。

也就是本朝新军步兵的表现太过抢眼,遮盖住了骑兵的锋芒。

这等战功换做是在崇祯朝,那可就是不世之功!

经此一战,高杰彻底改变了对讲武堂出身的新军将领的看法。这些新军军官也不是只会执行军令的榆木脑袋,对战场上的变化也能灵活应对。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十八年后,我等又是一条好汉!”

赵风雨也是杀红了眼,此时此刻的赵风雨正纵情杀敌,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后路,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决心。

高杰和赵风雨一样,既已抱定必死之决心,准备在死前玩一票大的。

他将目光锁定在了豪格身上,高杰并不认识豪格,但是从清军的大纛上判断,清军大纛旗下的衣甲鲜明,气质和周围的士兵迥然相异的清军将领必是清军中的大人物。

高杰奋不顾身的率领身边的家丁直接扑向豪格,就连迎面飞掠的利箭也不为所动。

高杰已经身中数箭,只是依靠着强大的新年支撑到了现在。

豪格见状也不含糊,直接提刀朝高杰纵马飞奔而来。

“武标统!前方我军将士正和清军骑兵鏖战!我军已有不支之势!”

禁卫军甲标的哨骑很快发现了明清双方正在鲁桥镇附近交锋,以最快的速度向禁卫军甲标标统武钢报告了这一消息。

“子弹上膛,准备接战!加快行军速度,赵副标统和高将军正处于危难之中!”

武钢面色凝重,急忙催促道。

庆幸的是此时风雪已经渐渐停歇,天气好转,天空中出现了久违的太阳。

武钢纵马巡视着队伍,由于武钢以最快的速度行军,甲标的步兵马术参差不齐,有大量士卒掉队落在了后方。

武钢大概估算了一下没有掉队士兵的数量,勉强有两个营多的士兵。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士兵掉队。

但此时武钢也顾不得许多,情况危急,他总不可能等后面掉队的士兵跟上来之后再投入战场。

高杰终究不是豪格的对手,高杰的亲兵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很快被豪格身边的亲卫尽数格杀。

高杰的死激起了残存家丁的悲愤之情,众家丁们并未溃散,而是高呼:为高将军报仇继续和清军的镶黄旗满洲八旗兵血战。

豪格只是冷冷一笑,明军已是强弩之末,无论是高杰的家丁还是赵风雨的新军骑兵标骑兵都只是吊着一口气罢了。

满洲镶黄旗的勇士消灭这支明军骑兵不过是时间问题。

突然一阵刺痛感从豪格的腿部蔓延至全身,令豪格冷不防地倒吸了一口冷气。

豪格这才注意到,方才和高杰的缠斗中,他的右腿为高杰所伤,大腿处正往外渗着血水,滴落在洁白的雪地上,分外显眼。

“明军!明军!”

“明军步兵!明军步兵!”

骤然间,清军发出了整整惊呼,脸上早已经是苍白之色,眼神之中充斥着绝望和不可思议。

怎么可能?明军的步兵不都是龟缩在兖州府境内的各大城池内吗?这里怎么会有明军的步兵?

豪格也是猛然一惊,此时此刻,豪格也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距离他们越来越近的明军步兵少说也有两个营,而能直接出动两个营步兵的城池,整个兖州境内也只有兖州府城。

而兖州府城距离鲁桥镇有百里之遥,在这等恶劣的天气下新军,根本不可能追上他们。

“援兵!援兵来了!”

“步兵的弟兄们来了,鞑子的死期不远矣!”

援兵的到来犹如给明军的骑兵将士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明军骑兵将士们的眼中重新焕发出了焕彩,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在绝境中越杀越勇,似乎是要在满洲镶黄旗的八旗兵中杀出一条血路!

“拖住鞑子!鞑子想跑!别放走他们!”

明军援军的抵达,上一秒气势正盛的清军骤然间没了斗志。豪格见状也只得识时务地掉转马头准备遁逃,赵风雨见状也顾不上身上的伤,拖着伤残之躯死死咬住豪格不放。

整整两天的鏖战,他们骑兵为此付出了数千人阵亡的代价,高杰高将军也因此殉国,此时要是放走这些镶黄旗的满洲八旗兵那就是功亏一篑,那些死去的弟兄也白死了!

赵风雨和残存的明军骑兵拼尽最后一口气力死死地和这些鞑子骑兵纠缠在一起,为步兵争取时间。

武钢在千里镜中远远地望见这一幕,也对骑兵将士们的精神肃然起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