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绸缪(1 / 2)

加入书签

朱由校并没有立刻处死杨洪,而是把他关押了起来。

杨洪作为造反弑君的主谋策划,以及主要行动者,留着还是有点用的。

至于其他的那些叛将,就没有那么好运了,除了几个参将和卫指挥使,其余的都被当场剥了皮。

战场清理完了之后,并没有做过多的停留朱由校带着近三万骑兵,以极快的速度赶往了大同。

而神机营和虎贲营的士卒,则是押送着杨洪以及文官勋贵们紧随其后。

关内的事情是解决了,可关外还有一大摊子事呢。

这些降而复叛的部落,朱由校哪里还有留着他们的道理。

自然是要全宰了,好杀鸡儆猴,在草原重新树立起大明朝的威望和实力。

如今的漠南草原,局势复杂无比,为了一点生存资源,和放牧的地方,互相之间打的时热火朝天。

正好给了他布局的机会。

大明和草原之间,和和打打已经两百多年了,从来没有停止过。

最后都是给建奴做了嫁衣,捡了最大的便宜,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

朱由校自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的发生,大明之所以没能像满清那样真正收服蒙古。

最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朝廷的国策,以及对蒙古的策略态度。

自宣宗年间始,大明就在不断的放弃关外领地。

到了景泰和天顺年间后,更是能出关征伐草原的军事实力都不具备了,只能以守待攻,被动挨打。

而对蒙古人的态度和策略,也是实行以夷狄制夷狄,在东北也是这样。

可殊不知,玩这样的套路,自身是要具备强悍的国力和军事实力的。

在正统十四年之前,这一招大明确实玩的很好,把草原和东北的那些蛮夷玩弄于股掌之间。

可现在还能这样玩嘛?显然不能。

所以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老奴与科尔沁部几次联合发兵,把本就已经势弱的林丹汗打了个半死不活。

连自己的漠南王庭都不敢回去,带着部族迁徙到北方,想要与喀尔喀部结成联盟。

其余一些比较强大的部落,不是被打废,就是跪在建奴的脚下臣服了。

察罕浩特城以北,已经是尽归建奴和科尔沁了。

燕山以西,漠南草原的东部地区,又有三卫蒙古部落,虽说他们已经上了归附的奏表。

但朱由校知道,他们不过是看在大明如今依然比较强大,而被迫的。

如果老奴哪一天发兵攻打他们,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投降的。

到时候形势就对大明不利了,如果被建奴和科尔沁给占了漠南草原,那岂不是又回到了后世崇祯年间的局面?

建奴可以直接舍弃辽东,多花费一些时间和代价,绕道从草原进攻大明。

那就又是被动挨打了,而且大明的长城边境线数千里之长,根本就是防不胜防。

奴儿哈赤或许没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可是他的儿子黄台吉,必然是有的,或许他早早的就想到了这一点。

这个满清江山的创建者,可不是等闲之辈,如果没有他,建奴还只是一个只会斗狠的野蛮土匪集团。

没有他建立的根基,以及改革实施的一些政策,满清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入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