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章 119:水泥路(1 / 2)

加入书签

沙枣树乡早就成为伊勒地区的交通枢纽。

因土地资源丰富,随着招商引资政策的落实。

这座本应闭塞落后的西北边陲小乡村,一日比一日繁华起来。

伊勒地区是北疆西部地区的交通中心,是我国西北边陲的桥头堡。

阿勒玛勒村这个必经之路算是交通要道,虽扩宽了两倍的马路,可始终显得拥挤不堪。

目前,新疆的公路运输系统相比内地来说,还很落后,是最薄弱的环节。

伊勒地区主要干线有60%超过了设计试用期,亟待补强、改造。

阿勒玛勒村这条省道,仍是混合行驶。

货车、轿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马牛车、谈恋爱压马路,都在这条路上进行。

尤其到了秋收季节,这条马路更是各族村民的晒场。

自改革开放以来,伊勒地区普遍存在着运输难、物资交流阻滞现象。

就拿相对富饶的伊勒地区来说,每年农作物丰收了,因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过高,许多农作物调运不出去。

这里面临着公路够呛、又无铁路,航运也寥寥无几的现状。

使伊勒地区的交通运输已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长期失调,成为制约伊勒地区发展的瓶颈。

在伊勒地区第十个“五年规划”中,横穿阿勒玛勒村村的这条省道要拓宽为六车道的水泥路面。

在这个五年规划实施的第三年,伊勒地区交通部门正式把拓宽阿勒玛勒村的这条要道摆上议事日程。

交通部门要在第十个五年规划末期实施完毕。

这一消息无疑又在阿勒玛勒村掀起轩然大波。

根据交通规划的设计图纸,骆峰这些居住在路边的村民院落又在拆迁范围之内。

就在各族村民持观望态度时,阿勒玛勒村路边的院墙好像是一夜之间粉刷了无数的宣传标语。

“伊勒要想富,一马当先修公路。”

“公路通、百业兴。”

“修公路离不开你我他。”

“支持交通、人人有责。”

……

这些新鲜准确的口号,在阿勒玛勒村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骆峰夫妇已经做好了拆迁院子南墙的准备。

想着自家的二层楼应该能保住吧,大不了把前面的五米院落全部让出去。

这天深夜,乡长阿曼太亲自来骆峰家做思想工作。

骆峰连忙让座。

阿曼太从口袋掏出一张草图摊在茶几上。

他指着标注骆峰院落的那块草图直言不讳道:“骆叔,咱门前这条路要铺水泥路,六车道,宽至少20米,你家这栋楼碍事,要拆。”

“啥?!说啥?!”骆峰顿时急眼了,急赤白脸地驳斥道,“让我拆南墙可以,让我拆这楼,那绝对不行!”

提着茶壶给阿曼太倒茶水的骆滨心中叹息,一直担心拆楼,真是怕啥来啥。

阿曼太早就预想到骆峰会有过激的反应。

他一把抓着准备起身离开的骆峰,慢条斯理道:“叔,不急撒,修水泥路拆楼,谁都不愿意。再说,你家这住宅楼才盖没几年。让谁,谁都心疼。乡里跟县上谈你家住宅楼的情况了,他们说不白拆,给点补偿。”

骆峰仍气哼哼质问:“县上穷的叮当响,能给啥补偿?给的那一个子半个子的有球用?!”

抱着孙子坐在旁边一直没吭气的李羽细声细语地问:“阿曼太,不拆楼不行吗?我们把南边的院子全让出去,不要一分钱,就是千万别拆楼。再说了,拆楼,我们住哪儿?”

阿曼太为难道:“阿姨,咱门前这路扩修,就你家是楼房,其他人家房子盖得靠北边,大多数只是征用院子,马嘎娃家、你家、小四川、还有托乎塔尔四家的房子碍事了,要拆。这条路能不能修成,全看你家了。叔要是同意,其他人家都好说,叔不同意,咱这路还真修不成。”

骆峰歪着脑袋红着脸跟阿曼太辩解道:“你别给我扣这么大的帽子,我骆峰同意,路能修成,我不同意,敢情啥也搞不成了,你也太抬举我了。”

阿曼太耐心地开导道:“叔,我没抬举你,是真事,乡干部摸了底,凡是要征用院落的人家都说看你的。就连对面的马嘎娃也对艾力叔说,只要骆叔同意拆楼,他二话不说拆平房。托乎塔尔也是这话,他说他听老三的。”

骆滨搬着小凳坐在阿曼太对面,询问:“阿曼太哥,这楼是不是非拆不可?”

阿曼太说着实话,“咱伊勒地区第十个五年规划明确写着,要扩这条路。非拆不可!”

骆滨听出没有一点商量缓和的余地,再次询问:“我想听听,县上啥意思?”

阿曼太说:“今年做思想工作,同时让需要拆房子的人家在后院盖房子,一年的准备时间,等明年开春,你们都搬到新屋去,有地方住,就拆这些碍事的房屋。县上正在出台补偿政策,三种补偿办法,一是让县物价局做个评估,照评估价赔钱;二是公家出钱盖个同样面积的房屋;三是置换宅基地或一定数量的耕地、草场啥的。具体的得由县上领导来解释,我也就知道个大概。”

骆滨点点头,扫了眼闷头抽烟的爸爸,“这样,阿曼太哥,我们一家人商量下,拆楼房又不是拆狗窝、鸡窝或牛羊棚圈,你得给我们一点时间考虑下。”

阿曼太听了骆滨的话,紧绷的心松懈下来,起身告辞,“好,你们商量下,我去对面的马嘎娃家,叔,姨,我先走了。”

骆峰用鼻子哼哼两声,没看阿曼太,算是打招呼了。

这是阿曼太生平第一次在骆峰这里遇到冷脸。

骆滨和李羽送阿曼太出门。

阿曼太站在院门口,低声对骆滨说:“老三,你家老人的思想工作全看你了,咱村里的人如今就看你家的了。”

他用下巴指指西边的父母家,对骆滨说:“我爸妈为了支持我的工作,明天乡干部拍完照、签完字就拆院墙。”

骆滨狐疑地问:“巴叔的思想工作做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