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章 体面(1 / 2)

加入书签

虎贲军入城的消息一经传开,邺城顿时谣言四起。

有传言征北将军潘凤遇刺,虎贲军入城是为了抓刺客。

有说是某个世家得罪了潘凤,虎贲军是去抄家灭族的。

有传言说虎贲军叛变,入城是为了围杀潘凤。

各种谣言传的沸沸扬扬。

直到第二天,征北将军府派人张贴公告。

“昨日冀州牧韩钰遇刺身亡,征北将军潘凤追查发现,乃部分冀州官员吃里扒外勾结袁绍所为。”

“征北将军潘凤大怒,调虎贲军入城缉拿凶犯共计三百五十七人,弃斩于郊外,以祭韩钰州牧在天之灵。”

“首恶已除,余毒未清,凡冀州百姓有此案同犯线索者,必有重赏。”

公告一出,迅速传遍全城,议论的焦点变成了韩钰之死。

不明真相的众人纷纷痛骂袁绍灭绝人性,不给韩馥留下半点血脉。

也有人试图指责潘凤保护韩钰不利,使其遇刺身亡。

然后就被其他人围攻了。

自从潘凤主政以来,又是奖赏有功将士良田,又是免税三年,还大力修建官道和水利设施。

邺城乃至魏郡,家家户户,有几个没受过潘凤恩惠?

你把韩钰遇刺身亡归咎于神将军身上?

你还是人吗?

韩钰堂堂州牧,身边有那么多人保护,要不是信错了人,被心腹出卖,怎么可能会死?

要怪就怪他自己识人不明。

这些讲道理的人,将指责潘凤的人说的哑口无言无地自容。

而有些不讲道理的人,则直接拿着木棍上门,告诉对方什么叫祸从口出。

自古以来,平民百姓都很纯朴实在。

谁对他好,他就拥戴谁。

……

征北将军府。

徐庶看着荀谌将一张张告示加盖大印,忍不住说道:“明明是韩钰自寻死路,有必要掩盖真相,将他说成是苦主吗?”

安置黑山军之事,让徐庶性子成熟不少,可他骨子里仍存留任侠意气。

在他看来,韩钰恩将仇报,勾结杀父仇人刺杀潘凤,死有余辜。

潘凤将韩钰杀了,合情合理,公诸于众亦无从指摘,没必要替韩钰遮掩。

还让韩钰成为苦主,真是太便宜他了。

荀谌手上动作一停,有些恼火道:“那能怎么办?告诉冀州百姓,韩钰是君侯杀的,因为他勾结杀父仇人袁绍?”

“流言可畏,愚民不可使知之,难道这些道理你不懂吗?”

“他们只会认为是君侯窥视冀州千里之地,故意编造罪名杀害故主之子,到时候乱七八糟的谣言满天飞,对君侯百害而无一利。”

“唯有将仇恨集中在袁绍身上,方可让君侯全身而退。”

什么是真相?

表面上看,真相是韩钰勾结袁绍刺杀潘凤失败,反被潘凤杀死。

可说出去,得有人信啊!

韩钰有什么理由去勾结杀父仇人?又有什么理由刺杀潘凤?

况且,他一个有名无实、手无缚鸡之力的冀州牧,凭什么刺杀手握大权武功盖世的征北将军?

相反,潘凤为了扫除独霸冀州的障碍而杀韩钰,听起来倒像那么一回事。

有道是人死债消,为了避免麻烦,给韩钰留个好名声又如何?

徐庶冷笑道:“清楚真相的人并非少数,如此胡编乱造,能堵的住悠悠众口吗?你不怕弄巧成拙,有理变成无理?”

细数一下,知道真相的除了他们四个征北将军府的谋士,还有赵云、围攻州牧府的虎贲军、侥幸活下来的沮授以及部分世家。

知道真相的人太多,很难掩盖下去的。

所以他才觉得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大方公开。

荀谌幽然道:“你能想到的,君侯早就想到了。”

“虎贲军抓捕州牧府上下三百多人,以及与韩钰交往密切的数十名官员,并处决后,宣布封营训练,夏粮收获后,便会被派出去征讨袁绍,短时间内,他们根本没有和外界接触的机会。”

“子龙将军是君侯的心腹爱将,韩钰的尸体都是他替君侯收的,完全不用担心他出去乱说。”

“至于沮授,你以为他有多忠心多不怕死?君侯许他继续担任冀州从事祭酒,仅位列州牧之下,他立刻回复说去乡下住半年,请君侯派人保护,半年后官复原职。”

“指望他出头?老夫更担心你徐元直意气用事,喝酒之后把真相抖漏出去。”

“世家更不必指望,韩馥在时,他们就看不上韩馥,更何况韩馥之子韩钰?再者,你猜那些官员被清洗后留下的位置,谁来接替?”

“君侯这是将人心揣测到了极致,所以根本不担心你所顾虑的事发生。”

这也是荀谌比较佩服潘凤的一点。

什么事情做的时候,看着丝毫没有准备。

做了以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一个个想法,很快收拾的天衣无缝。

徐庶闻言目瞪口呆。

他有些不可置信道:“难道就没人给韩钰抱不平?”

荀谌神色淡然递给徐庶一纸文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