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五章 农村发展之路(2 / 2)

加入书签

王德山接过麻袋,立刻打开看了看,顿时笑容满面。

麻袋里放着十几斤猪肉,对王德山这样的困难户来说,一年下来都未必能吃上几顿肉。

“老太婆,今天晚上咱们能吃饺子了。”王德山高兴极了。

“来,这是我给两位小朋友买的糖!”

林云又拿出一包大白兔奶糖递给坐在火炕上的孩子,两个小朋友战战兢兢没敢接,他们的奶奶接过来,然后双手合十表示感谢。

几个人从屋子里走出,林云百感交集:“周县长,咱们农民真是不容易,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只能勉强吃口饭,你看这王师傅家,什么都没有,两个孩子也是可怜呀。”

“唉,可不是嘛,但也没法子,他们还好,毕竟有三个壮劳力,起码能干活,有的人家只有一个壮劳力,男人女人只能一起下地干活,那个王德山今年才四十一岁,看上去却像六十岁的老人,这都是累的,咱们国家的农民呀,不容易。”

林云点了点头,农民们的确不容易,以前不容易,现在同样不容易,在他们眼前,似乎只有一条进城打工的道路。

北方农民还好,起码有大片肥沃土地可以种,南方大多数地方的农民连田都没得种,比如江浙地区,那边水网密集,把农田分割的支离破粹,每家每户只有一两亩地,即便丰收年景也吃不饱饭,只能另寻出路。

以前农民日子不好过也只能挺着,现在有进城打工这条路,于是年轻人纷纷出走离开农村,-大学生毕业留在城市里,学历不高的直接跑到城里做工,所以就形成了大规模人口流动,农村人越来越少,城市居民越来越多。

现代化的标志就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城市化就代表农民大量进入城市,所以这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但华国有七八亿的农民,城市化也不可能永无止境,即便二十多年后,城市化已经接近百分之六十,全国也有六亿农民,他们始终是国家最关注的一群人,如何让这些人过上好日子也是国家最重要的问题。

林云也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只靠国家来解决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有产业化的支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就是一条道路,其中关键就是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例子,比如华溪村、南杰村等村庄,都是带领农民致富的典型案例,只是后来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出现了问题,但方向没错,就是利用农村的资源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然后打造自己的品牌,汇元就是最突出的一家企业。

在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下世纪头十年,汇元品牌成了华国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迎宾送客,汇元果汁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首选饮料,汇元公司就是依托农村,承包大片田地种植水果,农民按照要求种植水果,汇元公司定期收购水果,双方配合,最终走向了一条统购统销的道路,可谓双赢。

林云也要走这条道路,农民们也要走这条路,因为只有这条路才是真正依托于农村自身,也是绿水青山之路。

当然,这条路看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是很难,主要就是品牌的建立,只有真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把上游原材料产业带动起来,没有品牌,做出的产品价格就不高,赚不到钱的产品不是好产品。

在前世,汇元公司这个品牌在鼎盛时期已经很不错,通过广告做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但因为一件事,让汇元公司陷入了巨大舆论之中,他们想把汇元这个品牌卖给乐可公司,结果反对之声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说他们要把民族品牌卖给给国外,是叛徒。

这起并购就在巨大的舆论反对声中不了了之,从那以后汇元就走向了没落。

其实多年后复盘来看,汇元并不是要把品牌卖给国外,实在是他们力不从心,汇元把钱都投入到了上游原材料的建设中,买下大片肥沃土地准备种植优质水果,负责人觉得只有掌握了优质原材料,才能让产品更好,原材料和产品相比,前者更重要,普通人哪里懂这些。

说到底,其实就是资金的问题,如果汇元有钱,他们也不会卖掉这个品牌。

当然,在九三年,汇元公司也才刚刚成立,距离辉煌还远呢,林云的想法也要慢慢来实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