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6章 民谣(1 / 2)

加入书签

“好,现在来说个故事,事情是这样的,有句民谣,是这样说的。”

“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有事想求郑之范,不若去找吴树兰,要是认识三流子,什么事情都好办。”

“说是明末开原城的这个官员,推举郑之范的小舅子吴三流当官,因为这个吴三流就是个地痞流氓,所以百姓十分愤怒。”

“以至于当时有民谣是这么说的,吴三流子不是人,又骂人来又打人,吴三流子是无赖,又强买来又强卖。”

“当时辽人追溯辽东之地为受病之原,具体什么意思为师我暂时也不清楚,而且还说辽东左有三患,而建州的女真人不是。”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时辽人认为西边的胡人才是最大的威胁,压根就瞧不起在建州发家的女真人。”

“而且辽东的汉族基本上都是士兵和军官们的家眷,即所谓的辽东于腹里地方不同,不是士兵就是军官,不是军官就是士兵,人人皆兵嘛。”

“正是由于这种比较特殊的居住环境,高淮乱辽之后,朝廷善后措施不到位,导致当时有很多辽人都想去投靠努尔哈赤。”

“说是很多青壮年因为不堪忍受高淮的迫害,纷纷逃到了建州,而辽东只剩下了老弱病残,这也是辽东为什么自朝鲜之役后到天启元年二十年间,辽东兵力一直不能恢复的根本原因。”

“而努尔哈赤那边,对辽人的到来也表示欢迎,毕竟能充实战斗力嘛,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努尔哈赤还说了,虽然在建州生活环境不怎么样,但好歹那些迁过来的辽人不再受到高淮的迫害了。”

“于是辽东之后又出现了这么一句民谣,说,生于辽,不如走于胡,意思就是说,生在辽东,不如去辽东发展。”

“到了明神宗朱翊钧时期,官场混乱,倒行逆施,不顾国家安危,他不仅不上朝也就算了,还重用了大批太监,让太监去地方征税,哎,这就导致了很多像是高淮乱辽那样的事件。”

“那些奉旨开矿征税的太监,打着皇帝钦差的旗号,个个如狼似虎,无恶不作,最终激起民变,兵变,商变,最后就是叛乱了。”

“当时全国各地几乎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而且开原城的情况是最为严重的。”

“高淮被派到辽东,为害辽东十年,导致辽人人心惶惶,人心思逃,觉得逃到NMG和建州都比要继续待在辽东还要好。”

“呐,于是民间又传出民谣了,就是刚才为师说过的那句,生于辽,不如走于胡。”

“有史料记载,说是弘治元年,那是公元1488年,辽人逃亡的现象很严重。”

“到了隆庆五年,也就是1571年,开原城设置兵额五千人,结果跑了一大半。”

“万历七年,也就是1597年,辽东军民逃亡了一大半,他们有些逃到了NMG,有的逃到了建州,甚至还有人躲到了岛上,反正就是避重就轻,往而不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