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4章 1.143 性自命出(2 / 2)
绫机,便是织绫机。旧时织绫机,足有百二十蹑(踏具),织工围绕绫机,踏蹑织锦。织一匹花绫,足需二月。后虽经多次简化。时下,踏蹑,仍足有一半。且,“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非常笨拙。正因效率低下,故蓟王命将作寺改进。且传语,命马钧施为。
“臣,领命。”马钧责无旁贷。
待起身,左国令又道:“主公又言,若能以水力驱之,则大善。”
“喏。”马钧默记在心。
欲改织绫机,毋需入宫中织室。城中织肆,随处可见。论楼桑城中织肆。当属王太后所置(女)“工楼”。最为知名。时,蓟王为陆城侯。互市三郡乌桓。见西林邑中胡妇,善缂织。遂取羊毛,织金丝毛毯。为楼桑名产。王太后遂于寝肆之上,立织肆。传授邑中妇人,缂织之术,称女工楼,又称绣楼。命匠人造“缂丝机”。
后有钜鹿陈氏宗人,逃难蓟国。呈“蒲桃锦”、‘散花绫’织造之法。被女工大家,王太后慧眼识金。经亲手改良,遂成蓟国名产。织造工艺亦由白湖女校,传给国中善巧工之妇人。又命匠人,广造百二十蹑“织绫机”。
时“机用一百二十蹑,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足见名贵。
待蓟王迁入临乡王城。王太后又循汉宫旧例,于西宫置织室。王子、公主衣服,多出蓟王妃之手。东宫王子、公主,虽多,毕竟婴儿,尚足一用。如今,王子公主,身形渐长。已不足为用。王太后家书言及此事。蓟王遂传敕命,由西林少年,“天下名巧”之马钧,着手改进。
事不宜迟。
马钧遂亲赴绣楼,观百二十蹑绫机。
楼桑四市,夜市、坊(蕃)市、桥市、后市。屡经增筑外扩,皆为大市。八方旅人,四海番商,南北百货,云集其中。
不愧蓟国商都。
将作寺,临白湖。与水军大营,隔岸相对。楼桑八景,天下知名。另有新八景,亦广为人知。将作寺“玲珑(巧)阁”,便位列其中。
玲珑巧阁,本是右国令所造,琉璃暖阁。四季如春,繁花似锦。唯恐甯姐姐,睹物思人。蓟王遂命将作寺,改造成玲珑巧阁。用于陈列,墨门奇巧之物。取“八面玲珑”之意。
与太学圆楼顶,陈列蔡少师学富百车之“宝玦(书)阁”,功用相同。
凡墨门弟子,将作寺工。皆可登阁,一窥究竟。
楼桑乃蓟王,龙兴之地。少时,蓟王豪言,欲使天下,皆为楼桑。言犹在耳,河北已渐如楼桑。料想,有生之年,天下大同,当可得见。
信步走来,浓妆淡抹,鲜活人烟。
西林少年,浃髓沦肤,身心俱醉。
行至楼桑,环岛街心。亮明身份,道明来意。便有主事,引马钧登绣楼。
天梯移门,不及开启。机杼之声,已入耳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