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禁卫八镇(2 / 2)
当初从江宁分兵南下,领一万五千八旗,并汉军降兵等十二万余,南下很顺利,八旗兵基本上没什么损失,现在开始清点兵马,发现南下后八旗只折损了不到一千,可细看究竟,在余姚就折了一百,在祝家庄又折了五百,杭州城下和钱塘江,富宁等地折了不到三百。
这损兵大头居然就是几什哈的五百人全军战没,这是全营覆没,另外在余姚也覆没了一个营,但那只有一百八旗。
“这个该死的几什哈,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
镇国将军拜音图劝说,“几什哈也是为国阵亡,而且那一战也确实杀伤不少,如今人没了,还是厚抚为主。”
他潜台词是给几什哈一个好的评价,这样他们在北京摄政王那里也好交差,毕竟几什哈也是他们手下,若是几什哈显得太无能,那也是他们的无能。
“给他请封半个前程吧,让他儿子世袭,也算咱们并肩作战一场,给他的一点帮助了。”
后金以武起家,非常重视军功,且他们本身也人丁少,入关时也不过二十几万丁,所以对旗丁非常优厚。
入关后,北京就颁旨,给旗丁授田,每丁三十亩,披甲当差的另有饷银,巴牙喇每月四两,马甲每月三两,年支米四十八石,出征另给行粮。
虽然这饷看似不算高,但八旗抚恤和赏赐却格外的高,而且基本上是不打折扣的。
一切都是先军政策,再怎么着,也不会克扣兵饷赏赐,这也是八旗早期比较能打的原因,关外苦寒,靠打猎种地可没前途,只有靠披甲从军,靠军功赏赐和抢掠瓜分,这才是大头。
而且旗丁的孀妇、寡妇,还能终身半饷半俸。
“按咱们八旗阵亡抚恤规矩给银子,几什哈是甲喇章京,给四百两银子,其以下军官,各按品级从三百五十两到一百两。”
“凡正身旗人任巴呀喇、领催、执纛人阵亡给银二百两,马甲步甲一百五十两,炮手一百三十两。
“如果是满州、蒙古随役并满州汉人家奴临时充甲兵战死者给银一百两。”
“这些阵亡八旗家中若有子弟可以训练成才者,可以顶补为兵,以资养赡,无子弟或子弟年幼不能自立而眷属无依靠者,每月给赏银五钱,米三斗,直到十六岁为止。
“军官眷属无依靠者,继续发军官生前半俸。”
“阵亡官兵子弟成年后,若因残废不能谋生者,可保留兵丁生前半饷以资赡养。”
这些都是惯例,从皇帝到摄政王,再到八旗旗主,及各小旗主,都不敢对这个抚恤金有想法。
这笔银子是一次性的阵亡抚恤银,还不包括丧葬费等。
“李遇春也请了几次抚恤了,一直还没给。”
“按规矩来便是,李遇春的人马,既不是八旗,也不是汉军旗,只是绿营兵而已,有许多连绿营兵都不是。”
“军中有名册的绿营兵,马兵战死者给银七十两,步兵五十两,没有在名册上的不给。”
“一两不给也不好吧,毕竟还得让他们卖命呢。”
“那就每人给三两抚恤。”
大清对旗丁那是命根子一样,一个巴牙喇护军战死,直接就给二百两银子,马甲和步甲都给一百五十两,就算是他们的包衣奴才上阵,死了都给一百两。
可如果是绿营兵,就少多了,马兵战死也仅给七十两,步兵更只五十两,等于绿营马兵只有八旗马兵的一半不到,步兵是三分之一。
绿营兵连八旗的包衣奴才都比不上。
至于不在名册上的,那更是一两没有。
“明朝一个相当于我们甲喇章京的指挥战死,也不过给银十两,千总八两,把总六两,百总五两,士兵三两。就这样点抚恤,如何让人拼杀?”博洛不屑的道。
大清丰厚的战赏、抚恤以及抢劫制度,极好的激励着士兵们敢拼敢杀,争相作战,每次出征,甚至不仅点到名的旗丁积极参加,甚至还要带上家中余丁,甚至是自己的包衣奴才随军。
“告诉李遇春,这些抚恤银子发下去,是要给阵亡将士家眷的,若是他连这个银子也敢克扣贪污,老子就扒了他的皮。”博洛恶狠狠道。
“明天就要启程北上了,他若敢贪,我不介意到时路过嘉兴时剥他的皮抽他的筋!”
“通知下严我公,这次随我们一同回京城!摄政王来信,可是指名要见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