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4章 罗刹入侵(1 / 2)

加入书签

“吃人的罗刹国入侵?”

武英殿里,众多大臣都对于这所谓的罗刹国不清不楚,有人甚至认为这个南侵的罗刹国是唐代时的流鬼国。

唐代时的流鬼国在堪察加半岛,其北的楚科奇半岛上还有个夜叉国,在流鬼国东南还有个驱度寐,都在外兴安岭以北。

“陛下,新唐书东夷传记载,在黑水靺鞨东北,少海之北,有流鬼、夜叉、驱度寐三国,其流鬼国,去京师长安一万五千里,三面阻海,多沮泽,有鱼盐之利,然地气早寒,以皮毛为裘,胜兵万人,贞观十四年其王来朝贡,授骑都尉,不知索伦人说的罗刹人入侵,可是这流鬼国?”wap.

文渊阁大学士严我公虽是个举人出身,但书却没少读,一说罗刹他便想到了流鬼国。

“也对,也不对。”朱以海也知晓这个时代,其实对中原以外认知不多,能够知晓贝加尔湖,知道夷播海在哪,知晓奴儿干,都算有见识了,一般人顶多知道长城以北有蒙古,山海关外有女真。

流鬼夜叉国的人,都是土著,他们习惯住在海外木屋,出行用狗拉雪撬,穿动物皮毛,射猎野兽和捕鱼为生。

因为喜欢带着兽牙项链穿皮毛,形像野蛮,又在极北冰雪之地,被唐朝人给人取了流鬼、夜叉这样的国名。

“给诸位爱卿看一样宝贝!”

朱以海也没多解释,直接拍手让刘朝去东西来。

刘朝取来一副地图,在殿上展开。

“坤舆万国全图,”首辅文安之倒是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张图上椭圆形的地形,高五尺,宽一丈二左右,绘着世界各国。

地图上大明在地图中间线偏左一点位置。

几位大臣对这图倒不陌生,这图的原图是由大明官员李之藻所绘制的世界最早彩绘世界地图,眼前这副不是原本,而是万历三十六年的彩色摹绘本。

据说此图原是万历十二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广州,自制万国图志,万历二十九年到京师献图,后令太仆寺卿李之藻绘制,后来下诏摹绘了十二份留存于世。

地图上南北美洲是粉红色的,亚洲是淡土黄色,欧洲和非洲近于白色。

河流是双曲线,山脉淡绿色勾勒,海洋是深绿色波纹,地图上甚至还把南极洲都描绘出来了。

图上澳大利亚,标为南方之地。

但是这张图也有不少疑点,说是利玛窦所献,可上面却少了许多欧洲城市,甚至连他的家乡出生地马切纳都没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城市佛罗伦萨与托斯卡纳,最重要的是竟然没有代表利玛窦信仰的宗教领地教皇国,这无疑非常违背常理。

甚至图中中国地名,也都不是当时的,而是更早的,比如远安镇,清虏镇,威虏镇,土剌河,杀胡镇,斡难河、榆木川(永乐去世之地)。

越南也早脱离大明自称安南,图上却也仍沿用旧称交趾。

种种迹像表明,图不是利玛窦所制,朱以海也早听说其实这图是永乐七下西洋的郑和留下的。

当时的欧洲还没发现澳洲,而在中国文献上,元朝汪大渊曾去过非洲,回程路过澳大利亚,在《岛夷志略》中对澳洲有过描述,郑和重走一遍汪大渊路线可能性极大。

朱以海还特意派锦衣卫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其实这张图原本就是根据郑和留下的资料绘制的,万历年间重新绘制了一份。利玛窦并不是指导绘图,仅是参与其中,后来还把《坤舆万国全图》传到西方。

当然,今天朱以海拿这张地图出来,不是为了这个。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张图真的很神奇,居然把整个世界都描绘出来了,但对于朱以海来说,这张珍贵的地图,其实就跟此时的几乎所有地图一样,都有些过于简陋,甚至很不准确。

比如朝鲜,就显得大了点,渤海黄海画的太小。

至于贝加尔湖更不用说,画的好像一条长龙一样,长的过份了,都跟万里长城有的一比。

当然,白令海峡、北极这些都标的很清楚,连北极极昼极夜都标明了。

堪察加半岛也注明了是狗国。

可是总的来说,还是偏差极大,库页岛都没标清楚。

拿这地图看,对西伯利亚可以说很难有个真正准确的认知,反正就是很多大山,三面环海,上面甚至还标着室韦、靺鞨这些古老称呼。

“拿地球仪和沙盘来。”

世界最早的地球仪是在一百多年前由海商贝海姆发明的,根据地理学指南这本书完成,但这个地球仪的世界地形既不准确又已过时,印度洋是向东西扩展的海洋,特别是非洲海岸,错误太多。

到此时,有更多地球仪出现,但刘朝让人搬进来的却是一个巨大的地球仪,这上面的四大洲七大洋可准确多了。

特别是上面大明和周边的,极为精确,秦岭、昆仑、大别山、五岭、太行、燕山、阴山,长江黄河等都很精准。

若是跟那副万历世界地图比,更能发现差距极大,尤其是关外地方更大。

而当朱以海又让刘朝他们搬来一副长城以北直抵西伯利亚北冰洋的沙盘后,文安之、王之仁等全都惊的张大了嘴。

朝鲜、倭国、萨哈林岛、海参崴,黑龙江、贝加尔湖,大兴安岭、外兴安岭、白令海峡。

对于这些大臣们来说,这好像是地理大发现一般。

这地球仪和沙盘都是朱以海自己用了几年时间,一点点的重新绘制草图,慢慢修改,让工匠们不断的制作、改进,最终完成现在的模样,虽然在朱以海看来,还是太粗糙,不够精确,但比起万历版的世界地图,那是强太多了,已经能称为高精。

他手指着沙盘上的贝加尔湖,比万历地图上小的多了。

“这是我汉唐王朝口中的漠北北海,北海东面的这片山脉,也叫大兴安山,在其东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山脉,大兴安岭,古代也叫大鲜卑山。

大兴安山的南面,是漠北蒙古的肯特山,从这里发源了鄂嫩河,鄂嫩河与发源大兴安山的昂依得河,汇合后,在下游点又汇合了尼布楚河,便是黑龙江上游的主流石勒喀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