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章 母蛟龙(1 / 2)

加入书签

永安王陈肃看到左丞相府的惨状,不由感到一阵头疼。

如果崔秀玫只是乾阳城崔家的人,为了安抚左丞相鲁增,永安王陈肃必定会下令擒杀崔秀玫。

然而崔秀玫却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镇西都护府大都督孙浩的继母,这就让永安王陈肃有些难办了。

总不能那边还在征召二十万镇西军入关,这边就把镇西军主帅的继母给斩杀了吧!

“都愣着干什么!本王领着你们来看热闹啊!

还不赶快把孙侍郎的家兵与左丞相府上的家兵隔开!”永安王陈肃恼怒的对身边几名禁军将领喊道。

看到禁军插手,崔秀玫才让两百余名家兵停手,随即崔秀玫和她带着的两百余名家兵,就被千余名禁军官兵给围了起来。

至于崔秀玫带来的家兵人数为什么会不降反升,是因为魏虎看到自家夫人打进了左丞相府,便立刻率领一百多名家兵也跟着杀了进去。

在刚才的厮杀中,前后杀进左丞相府的两伙家兵,加起来只倒下了不足四十人。

要不是永安王陈肃及时带着禁军赶过来,崔秀玫说不定能带着剩下的两百余名家兵,把整座左丞相府都打下来。

“孙郎将,尊夫人这场面弄得未免也太大了一些,左丞相恐怕不会善罢甘休的。”永安王陈肃沉声对身边的兵部侍郎孙哲说道。

孙哲此刻显得倒是比较镇定,他苦笑着说道:“王爷,拙荆也是因为爱子心切,才酿成如此大祸。

还请王爷看在下官的面子上,能维护拙荆一二。”

被禁军士兵押过来的崔秀玫,听到孙哲为自己向永安王陈肃求情,便对永安王陈肃说道:“王爷,今日之事,全是民妇一人所为,与我夫君无关。

王爷今日无论怎么处罚我,民妇也绝无怨言。”

永安王陈肃若有深意的看了崔秀玫一眼,然后沉声说道:“孙崔氏,具体如何惩罚你,本王还要与左丞相商议一下。

看在孙郎将的面子上,本王可以为你在左丞相那里求一个情。

不过本王希望你要记住,这里是我大梁的京城,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撒野的地方。”

崔秀玫随即说道:“王爷,民妇并不想撒野,只是左丞相家的公子未免也欺人太甚。

我那两个养子,仅仅与他有了几句口舌之争,结果就被他派人打断了双腿。

大夫已经说了,两人就算伤好了,也会落下残疾,弄不好我那两个养子,下半辈子只能在床上度过了。”

永安王陈肃闻言,眉头不由微微一皱,扭头看向了孙哲,永安王陈肃想知道崔秀玫有没有夸大两个养子的伤势。

孙哲马上说道:“王爷,下官的两个养子,确实伤得很重,听大夫的意思,恐怕以后走路都会成问题。

正是因此,拙荆才会不管不顾的闯下了如此大祸。”

永安王陈肃叹了一口气,“既然事出有因,本王会尽量帮你们向左丞相取得谅解,不过该给的赔偿,还是要给的,毕竟左丞相府死伤了这么多人。”

孙哲一听,赶忙表示愿意对死伤的左丞相府家兵进行赔偿。

随后永安王陈肃对看押崔秀玫的禁军士兵摆了摆手,便让这些禁军士兵退到了一边,崔秀玫也得以与孙哲汇合到了一起。

这时候左丞相府的一名管家从内府走出来,邀请永安王陈肃进内府与左丞相鲁增相见。

永安王陈肃看到左丞相鲁增只派了一名管家出面邀请自己进内府,眼中不由闪过了一丝怒色。

不过永安王陈肃倒是没有说什么,带着几名禁军将领,就往左丞相府的内府走去。

孙哲则对铠甲上溅满血迹的崔秀玫低声问道:“阿玫,你没受伤吧?”

“左丞相家里的这些虾兵蟹将,哪里能伤得了我,如果不是你跟永安王来的太快,我也许都能把鲁增那老贼给生擒了。”

“要是那样的话,今天的事情,可就没有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老娘还不想‘化了’呢!

有浩儿那数十万镇西军在,我就不信鲁增那老贼敢拿我怎么样。

今天我既然来了,鲁增那老贼就必须得给我一个交代,孝瑾和孝钧的事情不能这么算了。”

崔秀玫之所以敢带人直接杀进左丞相府,其实凭借的就是,她是孙浩的继母。

孙哲也因为有儿子的数十万镇西军可以给他们夫妻撑腰,才最终没有阻止崔秀玫来左丞相府闹事。

虽然孙哲对两个养子一直看不上,但打狗也要看主人。

他好歹也是朝廷的从二品大员,也是要面子的,两个养子被人当街打断了双腿,他也气得够呛。

孙哲一听,赶忙低声又对崔秀玫说道:“我的姑奶奶,一会儿你可别再炸了。

真要把鲁老贼……咳咳,真要把鲁丞相给惹急了,让他不管不顾的话,咱们在京城会吃大亏的。”

崔秀玫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所以只是冷哼了一声,并没有再反驳孙哲。

永安王陈肃见到左丞相鲁增之时,左丞相鲁增好像对发生的事情毫不在意一样,正在亲自沏着一壶茶。

“王爷来的正好,这可是东南祁淮县最顶尖的碧螺春。

每一片都是未出阁的少女,用嘴采摘下来的,王爷今天可是有口福了。”左丞相鲁增笑呵呵的对永安王陈肃说道。

梁国当今的皇帝陈逊,十八岁登基,称帝距今整整三十年。

但陈逊崇奉道教,一意修道,已有二十年不理朝政,专心在后宫成仙修道,这才让整个梁国的朝政,被左丞相鲁增和右丞相范子雍所把持。

永安王陈肃跟皇帝陈逊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皇帝陈逊也对永安王陈肃信任至极,把禁军的兵权全都交由永安王陈肃掌控。

这也使得在梁国的朝堂上,形成了永安王与两位丞相的三足鼎立之势,并且三方之间的关系一直势同水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