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章 恐惧(2 / 2)

加入书签

四支重装骑兵的都统,分别由太史慈、马超、关羽、张飞担任。

四支轻骑兵的都统,分别由史万岁、贺若弼、章邯、尉迟恭担任。

四支重步兵的都统,分别由马援、樊哙、典韦、许褚担任。

在吞并了麟河以南,北晋国的八个州和历阳府之后,孙浩便把这八个州和历阳府,全部并入了濂州。

使得整个濂州的人口数量,达到了大约七千五百万,濂州厢军的数量,也增加到了八十万。

濂州是孙浩的世袭封地之一,孙浩这样的做法,等于把濂州的面积扩大了差不多一倍。

梁国朝廷那边,虽然对孙浩这样的操作非常不满,但也只能选择默认。

以孙浩麾下镇西军和镇南军的实力,已有鲸吞天下之势,梁国朝廷现在根本不敢在任何事情上招惹孙浩。

得益于孙浩手中的“悍将转换器”,还有镇南军在吞并北晋国的过程中,缴获的大量财物,让镇南军的这次编制调整,或者说是扩编,在大梁历396年的六月底,便已经基本完成。

整编之后的镇南军,所欠缺的,只是得对一些新兵进行严格的训练。

对于镇南军实力的快速膨胀,最为恐惧的便是南方几个国家。

在楚国都城朔阳城的左丞相府,楚国的左丞相陶丰,沉声对楚国玄衣卫都统徐胜说道:“你对梁国镇南军的这次扩军有什么看法?”

楚国,是南方剩下的四个国家里面,实力最强的,拥有九个州、一个朔阳府和大约五千万人口。

玄衣卫,则是楚国的情报机构,曾经与梁国的锦衣卫、北晋国的绣衣卫,并称为天下三大情报机构。

只不过现在北晋国的绣衣卫,已经完全被孙浩麾下的七旗卫所吞并,现在的三大情报机构,应该是七旗卫、锦衣卫和玄衣卫。

玄衣卫都统徐胜随即说道:“岳父,根据我们玄衣卫所得到的情报,目前梁国镇南军正在策划着对南晋国发起南征。

不过梁国镇南军也可能会选择攻伐我楚国,或者鲁国、越国,毕竟之前我们三国也都派兵攻打过梁国镇南军。”

因为楚国目前的皇帝年幼,所以让左丞相陶丰,成为了楚国权倾朝野的权臣,就连能制约左丞相的右丞相,都是由陶丰的心腹担任的。

至于玄衣卫都统徐胜,则是陶丰的女婿。

左丞相陶丰叹气说道:“梁国镇南军的统帅,梁国镇西侯孙浩,可不止拥有着梁国镇南军,他手里还拥有着更加精锐的梁国镇西军。

我担心孙浩的野心,不止是一个北晋国,也许我楚国,还有鲁国、越国、南晋国,都会成为这位镇西侯的目标。”

顿了一下左丞相陶丰接着说道:“目前我已经派人去联络鲁国、越国和南晋国,准备组建一个防备梁国镇南军入侵的四国联盟。

可是仅仅这样,我还是不放心,今日把你找过来,就是想让你们玄衣卫,不惜一切代价对梁国镇西侯孙浩展开刺杀。”

徐胜皱着眉头说道:“岳父,想要刺杀孙浩,难度会非常之大。

如果孙浩容易刺杀的话,也许梁国朝廷早就把他除掉了。”

“正因为刺杀孙浩非常困难,我才要求你们玄衣卫必须不惜一切代价。

孙浩虽然有很多儿子,但都还年幼,一旦孙浩突然被杀,也许梁国镇南军,还有梁国镇西军,立即就会土崩瓦解。

何况只要孙浩死了,对孙浩恨之入骨的那些势力,一定都会跳出来,对孙浩麾下的镇南军和镇西军落井下石。”

徐胜脸色凝重的点了点头,“岳父放心,此事我们玄衣卫一定会全力以赴。”

在南晋国都城安渠城的皇宫内,南晋国的皇帝张睿对左丞相程安隆和右丞相萧诚沉声说道:“梁国镇南军扩编的消息,想必两位爱卿都已经知晓了。

朕觉着梁国镇南军的这次扩编,很可能针对的就是我们南晋国。

必须让边关的几座要塞,随时做好迎战梁国镇南军的准备。”

左丞相程安隆随即说道:“陛下放心,如今五座边关要塞,都驻扎了超过十万军队。

就算梁国镇南军出动百万大军,也别想轻易便攻克其中任何一座边关要塞。”

右丞相萧诚跟着说道:“安渠城距离那五座边关要塞,最远的只有四百里,最近的只有不足一百五十里。

一旦梁国镇南军攻打任何一座边关要塞,聚集在安渠城以及周边的七十万大军,便可以很快增援过去。”

南晋国的军队,跟已经灭亡的北晋国一样,也是由禁军、边军、厢军和乡兵组成的。

右丞相萧诚所说在安渠城以及周边的七十万大军,里面要包括了四十万的乡兵。

其实就连南晋国的五座边关要塞,此时驻扎的军队,也有一部分是临时征召的乡兵。

皇帝张睿微微点了点头,“有那几座险关要塞在,朕倒是不担心梁国镇南军能轻易打到安渠城来。

不过只要梁国镇南军存在一天,朕就不会睡踏实,不知两位爱卿可有什么对付梁国镇南军的良策?”

左丞相程安隆沉吟了一下说道:“陛下,楚国的陶丰,派人来安渠城,希望我南晋国能加入南方四国的联盟。

而这个联盟,就是防备梁国镇南军的,臣觉着我南晋国完全可以加入这个四国联盟。”

“朕觉着可以,如果我南晋国能跟楚国、鲁国和越国联合起来,未必不能打赢梁国镇南军。”

右丞相萧诚随即说道:“陛下,梁国镇南军,还有梁国镇西军,可以说是孙浩凭借一己之力建起来的。

如果能把孙浩除掉,也许梁国镇南军便不足为虑了。”

“右丞相这个主意不错,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