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初到长安,许宣谢绝(1 / 2)
似乎只是一瞬间。
那年的盛世长安之夜,繁华犹如三千溺水。
你在寻找着谁?
一袭白衣胜雪,剑舞光落缤纷,泼墨写意山水,挥笔豪情江湖。
光阴荏苒,记忆中优雅的翩翩少年犹记挥扇时的柔情似水,现在却徒剩叹息。
铁马冰河的九重宫阙囚禁着多少无奈,最是无情便是帝王爱。
觥筹交错,冰冷地反射着暗淡的瞳光。
喜笑颜开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勾心斗角与寂寞的灰飞烟灭?
荒芜的大漠上,是谁在挥鞭策马?
又是谁将烟花散漫,重重铁骑抹不去那曾经的盛世长安?
蓦然回首,繁华背后又是隐藏着多少所不为人知的万念俱灰?
你到底在寻找着谁?
当初的盛世长安,夜繁华似锦。
金发碧眼的人群拥挤在无尽的长安大道上,头顶着绚丽五彩斑斓的光芒。
身穿薄纱的妩媚女子艳丽的不似凡人,一颦一笑,夺人心魄。
勾栏听曲,夜夜笙歌。
却不知,寂静的街道上,金戈铁马在深宫响起,厮杀声彼此撼动了天地。
你究竟是在寻找着谁?
曾经的盛世长安夜不见繁华,如歌当初的盛世长安夜失去华美似诗画。
安史之乱后,长安不复往昔,千疮百孔掩藏在人间烟火中。
公元七六零年,唐肃宗发布召令,于五月初八在长安举行四教论衡。
而白素贞则在三月便提前离开青城派,孤身前往长安。
在四教论衡开始之前,她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即卷帘人首聚。
届时,白素贞在前往城东的一座道观—真武观,与玉虚子等人汇合。
三月十六,晴。
白素贞牵着一匹白马穿过长安的正南门—明德门。
入了明德门一直往前走,便是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
一眼望去,熙熙攘攘的人群,却不知自己要寻找的人在哪里?
白素贞拉着马,缓缓走在人群中,感受着尘世间的点点滴滴。
按照千愁道人与他们的约定,卷帘人是在长安东郊,距离长安城三十多公里的虎丘镇相见。
白素贞比约定的时间早了三天,便提前进了长安城。
而她之所以有些迫不及待,终究心里还有一丝放不下的往事。
白素贞在一间名为翔云客栈的地方暂时住了下来。
后打听状元许宣的情况,才知道他在中状元后被授予正七品上的国子四门博士。
但因受肃宗赏识,又入翰林学士院供职,前途无量!
要知道,在唐玄宗当政期间,设立翰林学士院,供职者称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本身无品秩,以原品入值。曾经的李白、白居易,皆曾供职于翰林学士院。
翰林学士初置时,并无员额,后依中书舍人之例,置学士六人,而许宣在六人之中位列第三。
位置越靠前,说明与皇帝关系就越亲密,那么成为宰相的概率就越大。
要知道,唐朝前期负责起草诏书的,主要是由中书舍人负责。
他是皇帝的秘书,却隶属中书省管辖,也就是属于宰相的下属。
而后有了翰林学士,朝廷诏书不再由中书舍人专门完成。
故而,朝廷诏书被分为两部分:翰林学士发布的诏书被称为“内制”,属于重要诏书。而中枢舍人发布的被称为“外制”,属于一般诏书。
所以,翰林学士在官场之中又称之为“内相”。
翰林学士院。
“许兄,今晚还有空闲?”一个穿着绿袍官服的年轻男子来到许宣跟前,笑吟吟问道。
许宣放下狼毫笔,抬头问道:“柳兄,有什么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