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露华(2 / 2)
其中李宓身旁那位姿色最佳,气质明艳动人,显然并非寻常陪酒的伶人。
然后是范先生身边那位女子,也颇为不俗,身段纤细,巴掌大的俏丽脸蛋儿,惹人怜爱。
范先生似乎是头回置身于这种风月场所,仍保有读书人的矜持自重,有些放不开,好在不至于畏缩怯场,丢了张宪臣的面子。
而三位武将身旁的女子,比起李宓跟范先生,就显得逊色许多了。
照说张宪臣这顿饭已经耗费银钱无数,就不能再多花点钱给自己换个姿色风韵更佳的陪酒红倌?
当然可以,至于为何没有这样做,就要看这位京城子弟能否承接这份人情,心领神会了。
这顿酒席吃得还算尽兴,做东的张宪臣全程尽心尽力,时时刻刻拿捏着桌上的氛围,既捧着李宓,又不忘给三位兄弟牵线搭桥,结交贵人。
牵线搭桥之中,尤其侧重那位范先生,张宪臣将其说成是‘文章之好、辞赋之绝、制艺之力,可冠绝蜀地科场’的神仙人物,好像只要他愿意参加科举考试,就能轻松状元及第,甚至名列头三甲都不在话下似的。
李宓对于古代科举考试的东西一知半解,道德文章也仅限于孔孟的几篇之乎者也,所以当半醉半醒的张宪臣扬言要找来文房四宝,让他那位朋友当场挥毫写一篇文章书稿交给李宓鉴赏,以此证明读书人的才高八斗时,李宓连忙找借口搪塞过去,说仅是看范先生的谈吐,就知道绝非池中之物,日后必会一飞冲天。
这些虚头巴脑的场面应酬话,对付张宪臣这帮边军出身的大老粗还有李宓勉强够用,但是对上那位出口成章的范先生,显然有点蹩脚,反而是让两袖清风的读书人,期间数次悄悄皱起眉头,碍于朋友情面,又不好推脱什么,只得闷头小口饮酒。
倒是他身后那位服侍的露华红倌,颇为识货,既看破了李宓的根底,又知晓了范先生的满腹才学,愈发真心实意伺候起来。
千年以降,始终有这样一群人,死死拿捏着青楼女子的七寸,让她们无论身份姿容如何,都如飞蛾扑火般投入此类人的怀抱,哪怕事后撞得头破血流,也死不悔改。
那就是贫寒书生!
当然了,得是那种貌似潘安且出口成章的书生,宁采臣是正例,范进是反例。
眼前这位范先生,除了年纪稍大些,都满足他身边这位红倌对于世间才子佳人话本里才子的要求。
红倌心想,那位京城子弟哪有什么族阀公子的气象,往日那些从京城来白狮楼的纨绔们,哪一个不是趾高气昂嚣张跋扈,即便白狮楼已经背靠曹公公这座大山,遇上一些来头大的吓人的衙内们,仍是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眼前这位?毫无纨绔气焰!
相较之下,李宓这边的红倌就有点尴尬了,她已经有些懒得理睬这位自京城远道而来的氏族子弟,一双秋水长眸转而频频望向那位忧国忧民的范先生,对于那位红倌一脸艳羡嫉妒。
张宪臣同样忧心忡忡,不知道自己这次酒席安排得如何,更猜不透李宓心中所想,只期望别偷鸡不成蚀把米就好。
万幸李宓自始至终对酒席上的变化毫不自知,喝酒夹菜,仿佛是个初涉世事的呆头鹅一样。
张宪臣难免有些失落,心想以太平公主眼光之高,当年连几位顶尖族阀的公子都半眼不瞧,几位公子争风吃醋时更是大打出手,上演了街头差遣奴仆互搏的闹剧,为蜀地百姓津津乐道。
而公主宋亭鹭自始至终不曾言语,冷眼旁观这场无聊猴戏,直到那些顶尖族阀出面制止,那场混战街头的滑稽群架才草草收尾。
如此身份勋贵且聪慧无双的奇女子,竟然会对眼前这位有些头脑迟钝的京城子弟青眼相加?难不成这人有着令人咂舌的天大来头?
张宪臣想不透,也懒得再去想,既来之则安之,大不了就当自个儿割肉放血来白狮楼长见识了!
想通这节,张宪臣宛如放下心中一块石头,对李宓不再显得虚与委蛇,反而是愈发真诚热络,真心将其当作萍水相逢却投缘的朋友来敬酒。
大概这才算渐入佳境,抛开酒桌上那些蝇营狗苟和追名逐利,大家只为兄弟友情斟酒,以真心换真心。
李宓被沈落扣着个‘赵朝第一聪明人’的大帽子,抛开名不副实,酒桌上这点小计俩他能看不出端倪?
从张宪臣想通那刻开始,他才算真正与这位蜀军车骑将军高兴喝酒。
唯一不太舒坦的地方,大概就是那位范先生,对李宓的态度从一开始读书人的清高桀骜,到最后变成了居高临下的轻咦鄙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