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城头说心事(2 / 2)
周瑜盯着孙策的眼睛,良久才道:“你托身于袁术,我又何尝不是?先父在洛阳任上突然逝世,我便对这天下乱局没有什么好挂念的了。不瞒伯符,此次袁术命我取丹阳,我便没有让与他人的道理。”
孙策似乎早就想到一般,他问道:“可是以袁术多疑的性子,他必然会以亲信为丹阳太守,公瑾此次虽然功劳不小,恐怕也摆脱不了这个命令啊。”孙策在这个事情上已经吃了两次亏,对袁术任人唯亲,及不遵守诺言的毛病早已经熟稔。
周瑜盯着孙策,也笑了起来。
“伯符说的对,所以啊,吴郡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两面临的是同一个难题。”
孙策的表情慢慢的凝固起来,他转过身,抬起头盯着周瑜。眼前这个少年,似乎和之前给自己在绝境中舍命相救的时候一样,又似乎有些不一样。
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不错,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很相似,不过吴郡之事,对我来说刘繇、许贡的威胁并不大,我虽然兵马不多,但吴郡是先父桑梓之地,吴郡都尉朱治又是先父帐下亲信之人,他已经来信给我了。一旦我的大军入吴,他将率军从钱塘北上,与我合兵,击破刘繇、许贡。”
想想也是如此,刘繇是北方人,虽是皇亲恕疏族,但在江东并无根基。
许贡虽是吴郡郡守,但孙氏在吴郡的威望,无人能及。
这便是孙策手中的利刃,可开山,可断流。
周瑜没想到孙策居然已经对吴郡的形势了如指掌,甚至已经有了内应。相比起自己,自己似乎对于丹阳一点布置都没有。
一切都要重头开始。
孙氏在吴郡的势力之大,超乎想象啊。
周瑜淡淡的笑了笑,说道:“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周瑜说了一句话之后,半天再没有说话。
“你是不是还在怪我?”孙策看着周瑜的脸色,忽然说道。
周瑜没有回答,而是从腰间拿出一个酒壶,扒开塞子,独自饮了一口。
孙策见周瑜的模样,摇摇头,道:“当时我攻打庐江太守陆康也是迫不得已的下下策。袁术与陶谦交恶,向陆太守借粮三万斛,陆太守性子太刚,因而拒绝。就算我不来庐江,袁术也会派别人来。”
陆康在整个庐江广布恩义,威望极重,曾经平定过黄壤之乱,就是以孙策的善战,当时围攻舒城也两年有余,终究因为粮食缺乏,城破之时,陆康方才病殁殉国。
周瑜叹息一声,道:“伯符的为难之处,我又何尝不知。只是,陆使君终究与我周氏有姻亲之约,虽未行过礼,但是指腹为婚在前,陆氏便是我周氏的亲家。这一次,我只有一个要求。”
“公瑾请明言!”孙策沉声道。
“伯符取吴郡之后,我希望能将陆氏宗族迁往丹阳居住,到时候,还希望伯符能行个方便。”周瑜心下其实还有些惴惴,毕竟陆氏宗族在吴郡是大族中的大族。
尽管陆康死后,陆氏并无出类拔萃之人,但为了稳定地方计较,恐怕孙策会有阻拦之举。
“这个自然。只是听说陆氏族女如今不过垂髫之年,与公瑾年龄相差太大,公瑾莫非真要遵守这指腹为婚的婚约。”
周瑜脸上没有一丝变化,笑道:“兄长何故有此问啊,这件事,既是信义,也是情谊。当年陆使君能看中我,也是我的幸运,我岂能因为陆使君逝去就毁掉婚约,这可不是君子所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