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末镇之行(2 / 2)
“宝剑项目”的正副手丁博士、柳探长都已经到站。站台上预先清理一空,只为有机密任务的几个人服务。
到了五点整,一身英姿飒爽旅行装的女记者白晔也推着大箱子抵达,向陆澄道早安,笑道,
“陆先生坐趟火车,也有美女家属陪伴呀。”
陆澄老着脸皮不做回应。
易安却从自己的女式挎包里,取了一叠十张的符纸郑重地交予陆澄,道,
“我不能亲自去末镇,这几张符是我的心意,希望能保佑陆先生在那种穷山恶水平平安安的。”
陆澄一眼认出,
——C级神霄五雷符,五百泉每道,共十道。消灭魔物“血滴”的绝杀符咒,也是其他蜕变生命体的杀器。
易安这几天默不作声地,已经用“画符B”为自己制作了十道C级符,给陆澄足足省出了五千泉!
虽然说陆澄知道她其实是1B级刀笔,但五千泉的精神力依然是不小的付出。这十道符,在末镇要是遇不到鬼物可杀,还可以回家兜售给白猫财主——真是持家有方呀。
感动之下,陆澄也不管众人的神色,搂紧易安整个人深深拥抱了一会,这才放手,把易安画的十道“C级神霄五雷符”也收进《及时雨菜谱》。
易安的脸又红又喜。
“我会一切平安,完好回来的。”
陆澄向易安柔声道,随后向白晔道,
“有美女家属陪伴,你嫉妒呀。”
他便上了蒸汽火车。
丁霞君向顾易安点头致意,也和柳探长等一道上了蒸汽火车。
蒸汽火车在“临海线”上隆隆作响,行驶在唐国大地的青山绿水之间,机车烟囱排出滚滚的乌黑蒸气。
白晔一路上兴致勃勃地拍照,记录神州的胜景。
——旧唐之时,前朝庙堂为铁路是否破坏风水宝地争议连天,地方上的乡绅百般阻扰。
终于在战后,经历过无数失败的唐国,兴建铁路,畅通百业,成为不容置疑的全国共识。
这条“临海线”也是唐国南方实力派百般经营维护的成果,排除了泰西列强的参股和管理。
“我们登载的是‘临海线’,也就是从幻海出发的列车到南方的之江省城临安。
火车到临安,我们会改换乌篷船到山阴县城,和统率步兵团的省督军副官接洽——那就是柳探长的事情了,不必陆先生操心。
此后,我们四人在山阴县城寻找去末镇的乌篷船。到了末镇,柳探长会停留在外围接应,同时与外界的步兵团联络。
只有我,丁霞君,陆先生和白晔小姐三个人,以‘科考’的名义进入末镇深处调查。
调查时间是十天。
十天之后不管有无结果,我们必须离开末镇。依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步兵团的参谋才能制定入山进剿的方案。”
陆澄和白晔坐在专用车厢里聆听丁霞君博士制定的末镇调查方案。
蒸汽火车有三节车厢是幻海站配置的专用车厢,外部是防弹钢板,内部也做了特别的装潢,一节是资料室和会议室,一节是枪械和补给品库,另一节是自成系统的无线电发报设备。
丁霞君从“枪械与补给品车厢”取了四个包装盒,每个包装盒有六发抑制弹。分给陆澄和白晔各一个包装盒,自己拿了两个。
“这是组织的任务配给,和柯尔特手枪的口径匹配——任务结束,请归还剩余弹药。”
陆澄和白晔笑纳了宝贵的抑制弹。
“没想到丁博士不但会专业的拳击,还有专业的射击技术——能文能武。”白晔恭维道。
“旧唐时代,士大夫鄙视体力劳动,也鄙视武人武德。其实在泰西,‘体育’是国民不可或缺的教育。我想从自己做起,改变唐国文人的风气。
在泰西留学时,我在泰西拳和射击上花了不少时间。现在看来,的确是值得的。无论是田野调查,还是清楚魔物,都需要一副好身板。”
丁霞君道。
“科学家会武术,流氓也挡不住。”白晔笑道。
这时候,陆澄问丁霞君,
“丁博士,我们的灵光物情况你在博物馆时也有基本的了解,能否向我们告知你能告知的随身灵光物?
另外,我和白晔有豹皮囊容纳应付各种情况的装备。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空间类灵光物——我想,那些笨重的勘探和测量地质仪器,携带到末镇也不太方便呀。”
丁霞君道,
“我有组织依靠,炼金师也会制作灵光物,根据魔物的情况会调整针对,随机应变。
一般的试探和遭遇情况,我使用火蜥蜴手套,是泰西‘火系炼金术’的传承。凭借我‘爆炸C’的技艺,可以应对大部分的困境。”
接着,丁霞君摩挲着左手无名指上那枚毫无灵光反应的黄金戒指,
——这枚影深光敛的黄金戒指上镶刻着无穷大符号般的衔尾蛇图案、泰西古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以及“丁霞君”的泰西文拼音。
他道,
“我也是泰西‘炼金师学会’唯一的唐人会员,传承泰西古老神秘的炼金术。
学会有资格的会员不足千人,掌握“炼金C”是入门的要求。
每一个入会的会员都会得到一枚证明会员身份的‘炼金戒指’。
——这戒指内部,是一个10m*10m*10m的储物空间。我的设备存放在戒指内部。
泰西也有他们的神秘传承,我们唐人不该闭目塞听,妄自尊大,当求知识于全世界,包括泰西神秘的禁忌知识。”
陆澄嘟着嘴,没有言语。
忽然蒸汽火车慢了下来,白晔岔开话道,
“呀,我们到临安了。
——我是唐国北人,早就想游览江南的人间天堂了,在西子湖泛舟,倾听南屏晚钟,追寻白蛇留下仙迹的断桥。
——可惜,我们要去的是末镇。算了,回程再逛吧。”
陆澄想,这趟调查这三节车厢纯粹是幻海站炫耀的摆设
——火车到了半途的省城临安,唐国就没有铁轨供这三节车厢前进了,往后仍旧是乌篷船的天下。
唐国南方实力派的“十万里铁路规划”,任重道远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