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章 宣战,平叛(1 / 2)

加入书签

毕冉和李光地跪在殿上,梁九功宣读完圣旨,毕冉和李光地一个晋升为正三品都察院左督御史,一个是正四品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毕冉这个提升不算离谱,正五品升连升四级,飙到了都察院做督御史,在这个时期汉臣能做到这个程度也算是可以的,而李光地和毕冉搭档做给事中,这个才是最为离谱的,从一个翰林院编撰直接提到了正四品,原本就是一个非常轰动的事情。

梁九功在宣读圣旨时,满朝的官员都异常惊讶,这个没有任何履历的李光地,还是个汉臣,这样的提拔是史无前例的,这让很多官员心里面非常的不舒服,尤其是明珠的党羽。

但索额图却在心里暗爽,将毕冉还有李光地安插入都察院,实际上就是要将明珠党羽控制监督起来。

毕冉和李光地此刻已经站了起来从梁九功的手里接过圣旨,毕冉手里拿着圣旨却觉得这个明黄绣着龙纹的锦帛卷轴很是扎手,犹如烫手山芋一般。

其他官员有意无意的瞥视让毕冉和李光地浑身不自在,从闲职中突然提拔到相当于纪检单位的部门,还是里面重要的干事,这满朝文武以后都在自己的监督之下,这般重要的职务,让自己无所适从,甚至觉得自己的自由也已经彻底被拦腰截断,仿佛自己和李光地以后的一言一行都被那位坐乾清宫龙椅之上的皇帝,还有站在殿里面诸多的文公大臣给监视了起来。

毕冉和李光地一言不发,因为已经无法推辞,在满朝文武的面前,不能落康熙的面。

不过兵部尚书的发言,让他们两人宛若众矢之的的情况之中解脱。

康熙听到赣州的军报之后,彻底的坐不住了,其他官员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赣州告急的消息所吸引。

索额图作为众官之首,看到年轻的康熙此刻不淡定的表现,急忙出列对时任兵部尚书的明珠问道:“赣州告急,为何要等到宣读完圣旨再上奏?”

明珠哼道:“索额图大人,宣读圣旨如此重大的事情,我岂敢截断?”

康熙看着明珠和索额图又开始在朝堂之上辩驳嘴角,实在是忍无可忍,一巴掌拍在身前的龙案上,大声驳斥道:“索额图,明珠,如今什么时候了,你们两位作为百官之首,非但不带头表率,反而经常进行口角之争,你们如何统领百官,如何管理的了下属。”

说完顿了顿之后,走下台阶,看着低头不语的索额图和明珠,背着手说道:“吴三桂在短时间之内连续拿下广西和四川全境,云贵两地也实际在他的控制之下,云南巡抚朱国治,为了抵御吴三桂造反,杀掉自己的儿女,他本人被吴三桂开膛破肚,首级被拿来祭旗,枭首示众,可朕却保护不了这么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现在耿精忠攻打江西赣州,简直是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孰可忍孰不可忍,我堂堂的大清江山,岂能让两个白眼狼给欺负到头上。”

康熙说完之后,殿内鸦雀无声,气氛非常的压抑。

毕冉用传音之法在李光地的脑海里面说道:“耿精忠打赣州,这个时候我估计已经被打下了,你们这个时代的信息不灵通,我估计等下还有急报。”

李光地眼睛瞪大的看毕冉,脑海里面的语气有些不容置信的对毕冉说道:“怎么可能?赣州也算是战略要地,重兵驻扎,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被攻下?”

毕冉在脑海里面回道:“只怕现在形势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了,我记忆里面的那些原历史信息已经没有一点作用了,有个高鼎帮助吴三桂,让其知晓三百年后的事情,耿精忠可能有费琢那个王八蛋帮助。”

李光地有些惊讶的问道:“费琢?那个神神叨叨的诡异少年?你怎么确定他会去帮助耿精忠?”

毕冉直接分析道:“这还不简单,高鼎已经选择帮助吴三桂,而广东的尚之信我们前一阵子一直在和他打交道,那家伙就是个扶不起的烂泥,唯一有反心以及有实力的就只有你的大仇家耿精忠了,要是我也会选择他辅佐,要知道费琢可是一心想把这个清王朝给推翻的。”

但还有一部分毕冉没有和李光地说,因为时间牵引者和逆时者的斗争,毕冉并不想让李光地知道,因为李光地作为普通人,牵扯进入如此高次元的战斗,并不是什么好事。

李光地还没来得及在脑海里面回毕冉的话,外面就又要官兵将一封加急奏折递上。

还是兵部的奏报,明珠急忙结果奏报,打开之后神情惊愕,康熙没有问,直接走到明珠的面前,夺过折子,看完之后神情大变,直接把折子扔在地上。

来回渡步,满脸愤怒,嘴里骂咧咧的:“奇耻大辱,简直是奇耻大辱!”

索额图见康熙如此暴怒,而折子又正好掉落在毕冉的脚下,索额图给了毕冉一个眼色,示意毕冉捡起折子。

毕冉会意之后,蹲下弯腰捡起折子,看了一眼,果不其然,赣州果然已经彻底沦陷。

毕冉见折子递给索额图,索额图看到上面的内容之后,惊的是脸上煞白,不到一日赣州沦陷,这对朝廷,对康熙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

也就是说之前做的一切都毫无用功,毕冉更是知道杰书二十九岁被吴三桂派人暗杀,这个在原历史淡定将耿精忠挫败的王爷,如今已经埋入黄土,这个时空之中失去了一位能抗衡的耿精忠进军的能将。

康熙黑着脸,透过殿的大门看着殿外,看着乾清门的屋檐,许久之后才将自己的情绪平缓下来,周围的官员都不敢吱声,包括之前才被训斥的索额图和明珠。

康熙走到毕冉的身边,手搭在毕冉的肩膀上,缓缓的开口问道:“毕冉,你能告诉朕,是什么能让耿精忠吴三桂这样的人屡次破我严守以待的城池?”

康熙这话问得有些耐人寻味,毕冉不知道康熙为什么会问他,这个问题不是应该问掌管兵部的明珠吗?为什么会是问他这个在朝廷之中没有任何履历,只是因为救了福全,再加上索额图的操作而进入都察院的自己。

可是不回答又不行,毕冉只好硬着头皮回道:“启禀皇上,臣对打战的事情并不熟悉,实在看不出其中的道理,不过,耿精忠和吴三桂都是武将出身,久经沙场,自然在兵法上面有独到的造诣,而且朝廷用兵的习惯和章法可能早就被他们研究通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臣在想可能是这个缘故吧!”

康熙转过头又问李光地道:“李光地,你有何见解?”

李光地顺着毕冉的话意回康熙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吴三桂和耿精忠必定是蓄谋多年,养兵蓄锐,自然起兵之处兵强马壮,后方供给雄厚,再者兵贵神速,打的就是个速度。”

毕冉和李光地都有意的没有透露对方是有高人相助,否则按照原本历史来看,两人起兵也就是闹一闹而已,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

历史上两人七十万大军败给了朝廷的十五万大军,可见原历史中的三藩也不过是三个酒囊饭袋的野心家而已,根本不是康熙的对手。

可惜在这个克隆的世界里,有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有很多的变数,这让作为凡人的康熙根本无法想象,他要面对的是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